文章
易怒的父母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看完讓人心疼,父母請控制好自己
2022/06/29

ADVERTISEMENT

網絡上有一句流行的話:「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就在一瞬間。」

這樣的話,其實也可以套用在父母身上:「父母的暴怒,往往就在一瞬間。」

孩子都有兩面性,一面是天使,讓我們疼愛不已。一面,卻是小惡魔,讓父母毫無招架之力。那些沒有耐心,或者耐心耗盡的父母,就開始「易怒」了。

孩子早上磨磨蹭蹭不出門,好不容易出門了發現水杯沒帶,你著急忙慌地走,孩子卻不急不慢;

做作業的時候,講個三五遍,孩子還不會,這就算了,忽然發現你在講的時候,孩子還在發呆;

晚上到了睡覺時間,要喝水、上廁所、聽故事……各種事兒集中在一起來了,就是不愿睡覺!

看到這里,作為父母的你,是已經怒了,還是已經想好如何與孩子正面溝通了?

往往,父母會選擇前者——怒,用自己的威嚴,讓孩子聽從自己。

ADVERTISEMENT

只是,這樣易怒的父母,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呢?主要有4種,看完,小編都心疼了,同時,也是心疼自己。

第一種:無法拒絕別人的「老好人」

開心果幼兒園班上,就有個小小的「老好人」。

那個小姑娘有一雙小皮鞋,上面有很多珍珠,然后就有一個同學問她要珍珠,小姑娘就摳了。后來要的人越來越多,最后鞋子上的珍珠都摳結束了。

一開始,小編以為這個小姑娘是單純愛分享,后來才知道,她只是變成一個小小的「老好人」。因為放學的時候,媽媽看到小姑娘的鞋珍珠都沒了,就開罵。小姑娘不敢說話,后來老師來調解,小姑娘才說出口:「 他們要,不給他們,我怕他們會不喜歡我!

有易怒的父母,孩子沒有安全感,害怕被拋棄,聽話,是他們從小求生存練就的本事。

ADVERTISEMENT

這樣的孩子在長大之后,不只是不會拒絕父母,還不會拒絕同學。 「聽話」這兩個字,似乎已經刻在了他們的骨子里。

是「討好型人格」,也是「老好人」, 他們的生活,往往不會因為他們的「忍讓」而變得好,恰恰相反,他們的忍讓,會成為別人得寸進尺的理由!

第二種:害怕沖突,不斷去「取悅別人」

回想一下,你和孩子的沖突片段。

你在吼罵了孩子之后,孩子傷心、難過,但是,他還是會過來抱著你?又或者,找個你喜歡的東西送給你,做一些你想要他做的事情?

家長不要覺得,孩子是在你生氣之后變得懂事了,這很有可能,只是孩子害怕繼續被你罵,怕你繼續生氣,所以,在想辦法取悅你。

有易怒的父母,孩子覺得自己要對每個人的感受負責,從而取悅別人,忽略自己的感受。

ADVERTISEMENT

有時候,孩子在父母面前哭得不隱忍、肆無忌憚,那恰恰證明,孩子哭得「開心」。有易怒的父母,孩子會逐漸害怕「沖突」的發生,他們向往平靜,所以,為了這份平靜,他們哪怕忽略自己的感受,也要去取悅別人。

只是,這換來的,往往是孩子自己的壓抑。因為, 孩子消化了別人的壞情緒,自己的壞情緒,卻一直留下了。

第三種:特別懂事,照顧的好所有人,除了自己

有一次排隊,看到一個10歲左右的女孩,抱著一個不到1歲的小嬰兒,看得出來,小女孩抱得很吃力,但是她依舊吃力抱著,小女孩身后的父母,一邊玩著手機一邊有說有笑。

旁邊有一位老奶奶說:「你們家姐姐可真懂事兒啊!」

寶媽得意地笑道:「 那是肯定的,以后這日子還是他們姐弟倆相互扶持,關系得從小培養。

ADVERTISEMENT

小女孩委屈地回頭看媽媽說: 「媽媽,我累了。」

爸爸在一旁呵斥道:「你小時候我們一抱就1、2個小時,你這才抱了10分鐘呢,就累了啊。」

小女孩只能換個姿勢繼續抱弟弟。

這讓小編想到一個朋友,她對自己的弟弟妹妹是真的好,將父母老人孩子照顧得,也非常妥當。然后 她老公問她:「你照顧了所有人,你自己呢?」朋友一下子就淚奔了。

是呀,她老公看著她為家人忙前忙后,都累。

有易怒的父母,孩子就會特別害怕被別人失望。

他們希望父母能夠認可自己,少對自己發火。所以,他們就是會照顧父母的情緒,去做父母希望他們做的事情,比如照顧弟弟妹妹。

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逐漸忽視了自己。

第四種:心思敏感易多想,細致到焦慮

小編自己,也有一位易怒的父親,所以,我的心思從小就非常敏感,容易想多。

ADVERTISEMENT

有時候,哪怕是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我也能想上很久:他是不是對我有意見?我這麼做不對,應該怎麼做?我該怎麼做,才能挽回……

其實,人家可能都不再記得這件事。

有人說,小編是將自己看得太重, 其實,我只是「自卑」、自我懷疑、非常玻璃心。我生怕做錯,我害怕自己被別人說。

有易怒的父母,孩子非常容易玻璃心。

因為在面對易怒的父母的時候,我們總想著,要怎麼做,才能不讓父母那麼生氣。所以,我們想得東西,會比別人多。

做一件事情,也容易細致到焦慮,生怕哪些細節,會破壞了這份完美。

有時候,追求完美是一種精神。

但有時候,追求完美,是一種心理壓力。

從小不被允許自己做決定,現在長大了,能做決定了,卻經常為自己的決定感到焦慮不安。我們害怕被別人失望,只是,終究我們還是對自己失望了。

小編寄語

易怒的父母,很難養出快樂的孩子。

心理學家阿德勒的那句「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終究是真的。

所以,作為父母,無論我們是否曾經活在易怒的父母的陰影之下,至少,我們 不要讓我們的孩子,活在「易怒」的環境之下,讓孩子小心翼翼地生存著,看著都讓人心疼!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好好說話,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課!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