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真正有害的不是手機,而是差勁的親子關系!三招讓孩子放下手機
2022/06/08

ADVERTISEMENT

12歲的兒子馬上過生日了,

他說想要一部手機。

雖然看著兒子期待的目光我有些心軟,

但還是堅定地說:「不行!」

不管我是多麼害怕他沉迷玩手機,

損害身體,影響成績。

但事實上,

讓孩子與手機完全隔絕并不實際。

他有自己獨立的空間,

有自己交往的朋友,

我不可能隨時監控,對他寸步不離。

到底能不能讓兒子擁有一部屬于他的手機?

我開始重新思考這個問題。

隨意放縱和一味禁止,都并不值得提倡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研究,

美國心理學家從全國各地的家庭中選取了100個孩子分成兩組,

進行了為期10年的跟蹤調查,

結果發現:

這100名孩子中,

第一組接觸手機有限的孩子幾乎全部考入大學,

而第二組癡迷手機的孩子卻只有2個考入大學。

美國西北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

ADVERTISEMENT

每天專注玩手機超過68分鐘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癥。

因為面對手機過久,

缺乏面對面人際交流,

也容易使孩子陷入負面情緒。

過度使用手機,

對孩子的危害的確有很多,

損害視力,

影響大腦發育,

造成腰椎頸椎疾病。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

產生注意力缺陷和多動障礙。

有研究表明,

當孩子習慣了動態具有刺激性光影的電子屏,

就很難在相對平淡的、靜態的現實生活環境中凝聚注意力。

可是,限制孩子和手機的接觸,

卻不能簡單粗暴地說「不」。

很多時候,

過度禁止反而會引發孩子更大的興趣和關注,甚至還可能引發悲劇。

1、一味禁止會演變成權力之爭。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一書說:

不論什麼時候,當我們命令或者強迫孩子做事情,就會導致權力之爭。

「媽媽,我想玩會兒手機。」

「不可以。「

「為什麼?」

「我說不行就不行!」

「我就要!」

當家長不問青紅皂白一味禁止孩子玩手機時,

往往會陷入「他偏要玩你非不許」的權力爭執,

比起玩手機的誘惑,

這時的孩子可能更不想屈服于你的管制。

ADVERTISEMENT

2、完全禁止加劇了「禁果「效應。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禁果效應」,

是說人們在好奇和逆反心理的作用下,

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想得到,

而越是被禁止的東西,越想嘗試。

真正有害的不是手機,而是差勁的親子關系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

如何看待「給孩子手機就是毀孩子一生」這種說法?

網友@方塊上的枕木匠的回答很有意思,

他說:

「30年前,人們認為流行音樂會毀掉下一代;

20年前,人們認為電視節目會毀掉下一代;

10年前,人們認為互聯網會毀掉下一代;

ADVERTISEMENT

而現在,人們認為以手機為代表的電子產品會毀掉下一代。

人類發展的歷史證明,沒有任何力量能毀掉下一代,除了上一代。」

在移動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

手機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

技術無罪,

真正毀掉孩子的不是手機,

而是冷漠的親子關系和錯誤的教育方式。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就曾經做過一個調研:

親子關系對孩子網絡游戲成癮有很大程度影響,

親子關系越差的家庭,

越易導致孩子形成沉迷網絡游戲的行為。

1、缺乏陪伴,手機成為孩子的「電子保姆」。

想想孩子最開始是如何接觸手機的,

孩子哭鬧時說:

「別哭了,不哭就給你看動畫片。」

不想陪孩子玩時說:

「我太累了,你去玩會手機。」

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家長。

他們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

把手機當成了孩子的「電子保姆」。

很多時候,

不是孩子主動選擇了手機,

而是大人把孩子推向了手機。

2、孩子更喜歡在游戲里尋找「正反饋」。

很多家長想不通,

為什麼孩子寧愿一天到晚對著手機而不愿跟父母交流。

ADVERTISEMENT

其實,手機里的世界之所以吸引孩子,

是因為它比很多家長更懂孩子,

比如,它更加「取悅」孩子。

就拿游戲來說,

孩子過關了就會得到系統的獎勵,

而有些孩子,在父母那里卻永遠得不到正面及時的反饋;

游戲失敗了還可以重來,

而有些父母卻只會用責罵和懲罰的方式對待孩子的錯誤。

孩子并不是天生喜歡玩手機,

而是因為現實生活中沒有得到充足的關心和愛,

才讓他們投入虛擬世界去尋求安慰。

孩子需要什麼呢?

第一、足夠多的愛和陪伴,

第二、在閱讀中體會人生百味,

第三、在運動中感受健康快樂,

第三、在自然中欣賞山川美景。

要記住:

體驗現實生活中的真實美好,

也更不容易沉迷在玩手機的虛擬快樂里。

ADVERTISEMENT

不讓孩子玩手機,不如教孩子好好用手機

12歲前,孩子的視力都在不斷發育中,

任何用眼過度的行為和刺激都會影響視力發育。

美國兒科學會就曾建議:

18個月以下的孩子最好不接觸電子屏幕。

3-6歲的孩子,每天接觸的時間,

不應該超過1小時。

與其讓孩子偷偷摸摸玩手機,

不如讓他在管理下大大方方地好好使用手機。

所以,家長試著先從下面幾點做起:

1、提前訂立規矩。

一位美國媽媽給兒子使用手機定下的家規:

手機的使用權歸你專有,

但我有權監督、檢查,

在你使用不當時沒收。

協商好使用的時間和地點,

每天不超過幾小時,

白天不能帶到學校,

晚上不能帶進臥室,

最后,可以給訂立幾條底線原則:

不許瀏覽[色.情]信息,

不許在網上結交朋友,

不許拍攝不雅內容。

2、運用技術手段,調整適宜模式。

現在絕大部分手機都可以設置「兒童模式」,

不但可以設置使用的時間段、時長,

還可以過濾不良網頁,

以及對某些app禁止。

不少軟件都可以開啟青少年模式,

只提供適合青少年觀看的內容,

ADVERTISEMENT

同時也關閉了充值打賞等功能。

讓孩子好好使用手機,

不能全憑孩子的自制力。

運用一些技術手段,

可以讓我們更安心。

3、讓手機助力學習,而不是影響成績。

知名教育博主王人平老師說:

「作為今天的家長,

我們應該主動學習和利用各種信息技術,

幫助孩子連接世界和未來,

迎接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

我們可以讓孩子在手機上看電影,

欣賞美圖,欣賞經典音樂,學習知識。

要知道,

真正毀了孩子的不是電子產品、不是網游,

而恰恰是這些不擁抱變化,以及不懂教育的成年人。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