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一段親密無間的親子關系,勝于一切教育
2022/06/15

ADVERTISEMENT

一段親密無間、柔軟順暢的親子關系,便是托舉孩子的最好溫床。

01

著名心理學家賀嶺峰老師曾分享過一件女兒小時候的事:

他女兒小時候數學不好,常常不及格。

有一天,他正埋頭工作,突然接到女兒數學老師語氣不善的電話,他不敢怠慢,趕緊直奔學校。

果然,到學校就被老師狂訓一頓:

「你們家長是不是覺得生完孩子就沒啥事了?

教育孩子的事全推給我們學校老師啊?!

你知不知道你孩子同一道數學題已經錯第四遍了?!

你怎麼做家長的呀!」

面對老師連珠炮般的責問,賀嶺峰不敢反駁,趕緊灰溜溜地跟老師認錯道歉。

回到家,面對滿臉忐忑的女兒,他不僅沒有責罵,反而編了這樣一段話安慰她:

「老師說你數學卷面明顯比以前整潔多了,這說明你態度比以前端正了。

ADVERTISEMENT

希望你在以后做題的時候認真審題、多驗算,這樣成績才能提高。

聽完這番話后,女兒終于放下心,愉快地繼續學習去了。

事后他解釋道:

「數學老師為什麼訓我?因為她心情不好,自尊心受到了打擊。

雖然被訓后我也不開心,但如果我回來再把女兒訓一通,那我跟那個數學老師有什麼區別?

為什麼我不訓女兒?因為不是說你發火把她罵一頓,那道題就會了。

更何況,一個人管你叫爸爸媽媽,你總得幫人扛一點什麼吧?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跟我女兒的關系,絕不能因為一個外人說兩句話就被破壞。

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持和我女兒的關系。」

一席話鏗鏘有力,讓無數父母醍醐灌頂。

很多時候,面對孩子的不完美和錯誤,我們常常試圖用吼叫、打罵、批判等方式去教育他們。

ADVERTISEMENT

卻常常忽略了,親子關系,才是一切教育的出發點。

就像賀教授總結的:

養孩子,能力、智商、情商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能和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

良好的親子關系,勝于一切教育。

02

親子關系順了

教育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身邊有不少父母,經常抱怨自己的孩子的種種問題:

「叛逆、沉迷游戲、脾氣暴躁、抑郁、厭學情緒嚴重等等。」

作家劉娜曾說過:

「一個孩子的種種表現,是他內心世界的投射;

一個孩子的內心世界,是他所處關系的反映;

一個孩子所處的關系,主要是他和父母的關系。」

其實每個問題孩子的背后,都代表著一段支離破碎、漏洞百出的親子關系。

隨著這段關系逐漸崩塌,孩子也會一點點關閉和父母的溝通渠道,不再對父母打開心扉,對父母的話也充耳不聞。

這個時候,哪怕你再有理,教育再努力,也是無濟于事的。

紀錄片《差生》中,洪城浩的故事讓人印象深刻。

高二之前,城浩的成績一直都是倒數,并且每天至少有6個小時蹲在電腦屏幕前玩游戲。

ADVERTISEMENT

母親金敏京為此愁得不行,她試過靠懲罰讓兒子做出轉變,但作用并不大。

直到有一天,看到兒子寫下:「雖然你是母親,雖然說好要被打,但我一直忍著不罵臟話。」

她才醒悟,原來懲罰只會讓母子間的矛盾越積越深。

于是,金敏京采取了一種迂回的方式:

「也許讓兒子找到喜歡的事,就不再沉迷游戲了。」

她開始帶著兒子去旅游,一起去學習跳舞,不再硬逼兒子去學習。

結果,雖然沒有讓孩子戒掉網癮,卻讓兩人僵硬的關系得到了緩和。

高一那年,成浩提出要退學去參加職業游戲比賽。

ADVERTISEMENT

媽媽沒有阻攔他,而是和孩子他爸一起把成浩送到了汽車站,還為他加油打氣。

最后,比賽卻以全敗告終,這讓一向信心滿滿的他大受打擊,也徹底放棄了對游戲的執念。

但好在,這時他和母親的關系是溫暖的,在母親真誠的建議下,他決定重新試一試學習。

結果,他竟然是個被耽誤的學霸,成績一路飆升,最后被超一流大學延世大學錄取。

其實,好的親子關系,才是一切教育的起點。

當你抱怨孩子不懂事的時候,不妨反思一下自己,對癥下藥,捋順和孩子的關系。

親子關系就好比一個管道,關系管道通暢了,所有教育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03

從我們當父母那一刻起,就不可避免地面對親子關系。

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孩子一生幸福與安全感的源泉,更影響著他們未來性格及人格的養成。

ADVERTISEMENT

想要打造高質量的親子關系,不妨試試這4個教育法則:

(1)力量法則

李玫瑾教授說過:

「父母的溝通方式一定要改變。

最關鍵的是,父母要學會示弱。」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發生沖突時,放不下自己作為家長的權威,和孩子硬碰硬,最后導致親子關系惡化。

電視劇《小歡喜》中,父親季勝利和兒子季楊楊分別多年,父子關系淡漠,開口不是指責,就是居高臨下地說教。

在季楊楊眼中,曾經缺席的父親,如今對自己指手畫腳,心底自然不服氣。

后來,為了挽救脆弱的父子關系,季勝利不再端著,而是學會放下架子,慢慢向兒子靠近。

他開始真誠地向兒子道歉,為了了解兒子的喜好,還主動請兒子幫忙推薦游戲。

也恰恰是這些舉動,讓父子倆冰釋前嫌,軟化了僵硬的關系。

真正聰明的父母,都對力量法則爛熟于心。

即千萬不要與孩子較勁斗強,與孩子發生沖突時,無論誰有理,家長都懂得主動與孩子和解。

只有父母學會示弱,學會放下權威,學會低頭認錯,才能真正贏得孩子的心。

ADVERTISEMENT

(2)聲音法則:

著名作家王朔在《致女兒書》里寫下:

「我不記得我愛過我的父母。

小的時候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后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

整個童年,他都在父母的專制、暴力、忽視下長大。

國中那會,為了引起媽媽的注意,他故意逃學。

等來的卻是媽媽的一巴掌:「小小年紀不學好,不好好學習就給我滾!」

成年后,他選擇辭職寫作,更沒有得到父母的一絲理解和尊重。

內心滿是裂痕的他,哪怕后來功成名就,還是一見到母親就吵架。

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視他們的心聲,久而久之,他們便會徹底關上與父母的溝通之門。

所以,父母一定要遵循聲音法則——

即平等地對待孩子,給他們發言權,傾聽他們的聲音。

比如賀嶺峰的女兒不喜歡美術興趣班的老師,他就退掉,讓女兒在家自由自在地畫。

父女倆處得就像朋友,每天有聊不完的話題、八卦、趣事。

他曾自豪地說:

「女兒班級里的事我都知道,包括各種八卦,我小時候的事她也很清楚。

因為這樣才是好朋友,關鍵時候才能向你求助,你才能給到她支持。

ADVERTISEMENT

在這樣自由而充滿包容的環境下,女兒成長得陽光自信,后來還成為了一名出色的動漫工作者。

(3)55387定律

綜藝《超級育兒師》里,有一個叫宸宸的少年,叛逆又暴力。

無論媽媽對他怎麼關心,他要麼充耳不聞,要麼就是嘶吼著「要你管」「出去!」

吃飯時,宸宸常常吃到一半,扔下碗筷甩臉就走;

甚至還在房間里備著一根大棍子,用它來威脅媽媽。

經過深度了解,育兒師蘭海發現,宸宸之所以叛逆,絕對離不開父母的教育方式。

明明在吃飯,媽媽突然抽出一張卷子,強迫他邊吃邊答:

「第一題選什麼?」

「晚上多少作業?」

「一會兒把這張卷子做一點。」

而爸爸總是一開口就訓斥:

「你懂不懂禮貌?」

「父母跟你說話,知不知道回答?」

不由得想到,心理學那個著名的「55387」

ADVERTISEMENT

理論:

當人與人溝通的時候,交流的總效果=7%的語言+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

也就是說,如果父母跟孩子溝通時,如果父母的面部表情看起來是猙獰的、冷漠的,語氣聽起來是批判的、居高臨下的。

即使父母的道理再正確,初衷再怎麼為了孩子好,孩子也聽不進去,更會讓孩子對你感到厭惡,親子關系愈發惡劣。

正向的親子溝通,一定是姿態平等、情緒穩定、語氣溫柔、和顏悅色的。

永遠記住,當孩子愿意聽你說話時,教育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4)二十碼法則

所謂「二十碼法則」是指:父母要和孩子保持適當的距離,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留出成長的空間。

如果父母沒有界限感,肆意侵蝕孩子的人生,只會毀掉和諧的親子關系。

一位心理咨詢師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女孩家里條件非常好,父母對她管教很嚴,從小就幫她篩選了「合適」的交友范圍。

等她再大一點,父母開始查她的手機,查她的通訊錄以及短信,偷偷刪掉他們認為不合適的短信。

每次外出的時候,父母都要盤問:「和誰出去?去干什麼?什麼時候回來?」

ADVERTISEMENT

好不容易熬到了大學畢業,女孩毫不猶豫地選擇去了一個很偏遠的山區。

這個舉動,讓父母非常費解。

最后還是咨詢師給出了答案:

「孩子想逃離家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父母沒有邊界感的愛。

以愛的名義,不斷地去約束她。

她會完全生活在父母的想法和思維里面。

所以等她成年之后,她必然要反抗,反抗的時候就要逃離這個家庭。」

多少父母總喜歡打著「以愛為名」的幌子,不留余地地介入孩子的生活。

表面上是在愛孩子,實際卻對孩子造成了難以想象的巨大傷害。

保持合適的距離,尊重孩子的決定和隱私。

彼此互相關心又互相有獨立的空間,才能建立和諧、恒久的親子關系。

04

一個孩子在家幸福的狀態是什麼樣的?

是可以坦然地發脾氣、犯錯誤,而不用怕被指責;

是可以大聲說出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是既可以擁有自己的小秘密,也可以在任何時刻向父母尋求幫助。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父母或孩子,但有和諧的家庭環境和良好的親子關系。

真正聰明的父母,懂得放下說教和指責,用耐心和智慧引導孩子。

愿我們都能做這樣的父母,在自省中走向成熟,做孩子人生路上最溫柔、最親密的朋友,陪伴他一路前行。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