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孩子7歲前有 2種「假節儉」行為,容易沒出息,家長別不當回事
2022/07/12

ADVERTISEMENT

一字之差,謬以千里。有些孩子的行為,看似是節儉,其實卻是「假節儉」,真貪小便宜。這樣的孩子養成了貪人東西的習慣,吝嗇摳門,為人自私,長大以后可能很難成大器。可惜,一些家長卻自以之榮,這變相加固了孩子的錯誤行為模式,反而會害了孩子。

一次逛超市購物時,走到了糕點區,正有一處私人面包坊,在搞促銷活動。本想去試吃一下,品嘗下味道,看看口感如何。

結果意外看見前排,有一個7歲大的小男孩,正拉著媽媽的手,慫恿媽媽再給他拿一塊面包。就聽見男孩對媽媽講:「媽,我還沒吃飽,還想再吃。」那位年輕媽媽回答兒子:「別著急,媽再給你要, 必須讓你吃個飽。」

男孩高興地直拍巴掌:「太好了,媽, 我吃飽了你就拿省下來的錢,給我買個玩具吧,算是我掙來的錢!「這孩子的一句話,

ADVERTISEMENT

聽楞了好多排隊的人,當然也包括我。

我就在琢磨,這才7歲的孩子, 就知道用這樣的方式「掙錢」,那長大后還了得了!這娃可真是夠「聰明」,十分有頭腦了。

本以為孩子的媽媽聽見兒子這樣講話,會露出難為情的表現,至少也會糾正一下兒子的話。沒成想,媽媽卻神補刀:「兒子好聰明,知道掙錢了,真不錯。你知道給媽媽省錢,媽媽自然會答應給你買玩具。」

娘倆一唱一和,現場氣氛融洽,看起來很快樂。殊不知,周圍的人看他們的眼神,都很奇怪了,用 嗤之以鼻來形容都不為過。而作為孩子的親媽,卻沒有發覺孩子的「節儉」行為其實是「假節儉」,真自私,還不知道這件事的危害無窮,后果很嚴重。

ADVERTISEMENT

孩子7歲前,有這2種「節儉」行為,后果很嚴重

7歲是孩子上小學一年級的階段,在孩子7歲之前,尤其是3-6歲之間,一些個人性格脾氣,行為規矩,做人準則,都會養成為固定模式。 孩子一旦上了小學,就 不容易改變了,可能會用舊有的模式,跟同學們相處。

如果孩子從小就「假節儉」而不是真節約,上了小學后,就會給人留下的印象很糟糕,那孩子自然就不討人喜歡,不容易融入群體生活了。

因此,當孩子 有「假節儉」的行為,媽媽 要積極引導,制止并培養孩子的良好性格,養成孩子真節約的習慣。千萬不能放縱孩子,不然后果較重,危害無窮。

1孩子貪便宜的節儉,不是真節儉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如果一個小孩子,總是表現出 貪人便宜的模樣,以「花別人錢,用別人東西,吃別人食物為樂」

ADVERTISEMENT

作為個人的節約方式。那麼,孩子這不是節儉,這明顯就是占人便宜,還不打算給人回報。

這對孩子的危害很大,表面看起來孩子占了便宜,但從長期來看, 孩子的人際交往關系會變緊張,會招來他人的討厭,耽誤孩子的同學團結。畢竟,沒人會喜歡一個總拿人東西、吃人東西、占人便宜的同學, 孩子只會被排擠、被孤立

2孩子自私自利的節儉,不是真節儉

為了自己省錢謀利益,去侵占別人的東西。為了個人利益需求,做出一些行為和反應,卻導致他人受損失。比如,就像這位7歲的小男孩一樣,為了省錢給自己買玩具,在試吃時想一下吃到飽,這種想法和行為,卻 侵占了面包店的利潤

ADVERTISEMENT

可見,男孩想吃飽肚子的行為,就是自私自利的行為,并不是怕家里沒錢不舍得花錢、勤儉節約的行為,不是真節儉。

當一個小孩子養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后,真的是很可怕的事。孩子可能出于本性,侵占親人朋友的利益,損壞同學利益,長大后還可能為了蠅頭小利,跟同事領導鬧掰。這樣的 孩子未來很難有出息,后果比較嚴重。

一旦孩子「假節儉」,爸媽必須嚴抓嚴管

作為家長,知道了孩子假節儉的危害,應該會為了孩子的未來,嚴抓嚴管孩子。建議爸媽們可以從這兩方面入手,盡早糾正孩子的錯誤言行和習慣。

首先,在孩子3-6歲之間,7歲之前管好孩子的「假節儉」。

一旦爸媽發現,孩子有假節儉的苗頭,就要趁著孩子3-6歲之間,趕在孩子7歲之前,盡量把孩子的假節儉問題糾正過來。

ADVERTISEMENT

比如,試吃時,告知孩子這是別人供給很多人的公共食物,每個人只能吃一點,想吃飽必須自己花錢買。告訴孩子,不能為了吃飽而損害面包店的利益,那不是節儉,而是自私。

總之,趁孩子小時候, 把道理跟孩子講清楚,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這更有利于孩子行為上的糾正。

其次,家長也要給孩子做表率。

孩子最好的家庭教師就是父母,父母的言行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榜樣。所以,家長也要 做到真節約,比如,不浪費糧食,每次在外吃飯,都盡量把剩飯剩菜打包回家。穿過的衣服,不到尺寸不合適,就盡量不扔掉,哪怕是把舊衣服捐贈給需要的人,也是一種節約物品的習慣,屬于是奉獻的美好品德。

總之,假節儉會害娃,家長還是要早發現早引導孩子,別讓孩子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