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兵馬俑中,有一張「臉」至今無法用科學解釋,甚至被禁止出國展覽
2022/11/05

ADVERTISEMENT

中華五千年歷史文化的沉淀與更迭,讓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現存文化古跡最多的國家。

遍覽中國歷史古城,西安這個十二朝古都可謂翹首,西安鼓樓、大雁塔、華清宮等名勝古跡,至今仍散發著代表歷史底蘊的光華,其中 最有名的莫過于秦始皇墓中起土的兵馬俑群,還被譽為是世界八大奇跡之一。

據悉,在秦始皇陵開出來的兵馬俑總計有九千多個,但令人驚奇的是,在這九千多個兵馬俑中,竟沒有任何兩個兵馬俑一模一樣,每一個兵馬俑都是與眾不同的,比如有一個「跪射兵馬俑」便十分有名,還曾登上過我國知名的寶藏節目《國家寶藏》,作為展覽品之一被介紹給全國觀眾。

而有這樣一個兵馬俑,它幾乎不被拿出來展覽,更從未出現在國際展會之中,這都是因為它的「臉」

ADVERTISEMENT

太特殊了。

兵馬俑的由來

秦始皇陵發現的這些兵馬俑,其實都屬于秦始皇的陪葬物之一。

兵馬俑的由來其實源自于古代一個殘忍的殉葬習俗,那就是「活人陪葬」。在古代,尤其是君王去世,有些會將活著的奴仆放進墓中,讓他們在里面自生自滅。

明代早期,還會讓沒有孩子的妃嬪殉葬,所以早期明代的妃嬪都盼望著得子,就是為了避免殉葬的命運。

秦始皇作為統一了六國的千古一帝,他自認功績斐然,對于自己陵寢的要求更是嚴格,比如這殉葬人數便是前所未有。

可是殘害這麼多性命,未免太傷人和,難不成為了殉葬真的要求幾萬人一起死在秦始皇陵中嗎?

ADVERTISEMENT

斟酌之下,便有了一個兩全之法,那就是沿用春秋時期各國的做法,用燒制的方法制作泥俑,每一個泥俑都力圖做到逼真且形態各異,這才有了后來令全世界為之震驚的兵馬俑群。

不過當時秦二世胡亥還是要求宮妃、侍女、奴仆等為始皇殉葬,人數高達上萬人。

兵馬俑由當時的丞相李斯負責監制,整個秦始皇陵的建設時間長達39年,兵馬俑是其中的大工程之一,自然也少不了廢上十幾二十年。

1974年,陜西省臨潼縣幾個農民在農事勞動的時候挖掘出幾個破碎的真人大小的泥俑,上報之后國家立刻派人勘探勘察,時隔兩千年兵馬俑重新現世,全國乃至全世界都仿佛再一次看到了中國大一統時的盛威,為之驚嘆不已。

「綠臉」跪射俑

在一眾形態各異的兵馬俑中,

ADVERTISEMENT

有一個綠臉跪射俑成為了考古學家們的重點保護目標。

要知道,目前展出的許多兵馬俑它們都是沒有顏色的,唯有這個綠臉的兵馬俑帶顏色,既然如此特別,那為什麼不對外展出反而要藏起來呢?這就要從兵馬俑的制作開始講起了。

我們現在看到的兵馬俑,其實曾經都是被上過彩繪色彩的。有記載稱,在督造兵馬俑的時候,每一個兵馬俑不僅有著不同的面容和姿態,就連身上的兵甲衣飾也各有不同,工馬步兵每一個都由匠人小心翼翼地上色,力求做到與真人形似。

在陜西的那幾個農民發現了兵馬俑遺跡后,國家文物局立刻派人前往調查。

但是令他們沒想到的是,他們剛剛打開存放兵馬俑的墓坑后,映入他們眼簾的是個個色彩鮮艷的仿真人俑,可就在接觸到外面的空氣之后,那些兵馬俑迅速褪色了,一眾考古學家悔恨不已,但也為時已晚,那些我們能夠看到的兵馬俑便都是褪色過后的了。

ADVERTISEMENT

其中 只有這個綠臉的騎射俑在機緣巧合下保留了面部的部分色彩,由于目前科學家尚未研究出兵馬俑上色的技術原理,也不清楚這個兵俑的臉為何是綠色。

所以,現在仍有許多存放著兵馬俑的墓坑被封存,因為考古學家們知道,一但貿然打開,這些墓坑里的兵馬俑也會立刻褪色。

所以這個僅存的有色彩的兵馬俑,對于考古學家來說是意外之喜,也是研究古代兵馬俑上色技術的一絲希望。

故而,為了更好保存這個兵馬俑,國家禁止展出這個兵馬俑,就是怕它在展出過程中臉部的色彩會被磨損甚至消退,更不用說是送到國外的展覽會上了。

兵馬俑上的前人指紋

在前段時間剛剛結束的電視節目《國家寶藏》中,曾有一期著重介紹了秦始皇陵中一個比較有名的兵馬俑「跪射俑」

ADVERTISEMENT

在這一期節目中,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館的文物攝影師趙震講述了他數十年拍攝兵馬俑的經歷,其中最令人感慨的故事便是他曾在兵馬俑上發現了制作兵馬俑的匠人的指紋。

談起這個故事,深愛著這份工作的趙震含淚說道: 「有一天拍著拍著,我一抬頭就看見一尊俑的臉上有指紋,那可是2200多年前制作兵馬俑的工匠留下來的指紋啊!當看到那種景象的時候,時間已經消失了,就在同一個位置,他剛剛離開,而我就踩在他的腳印上!」

幾千年前的指紋,被幾千年后的人發現,這不僅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更是無數中國人心內對中華五千年文化歷史的敬畏與珍愛。

正是這種真愛,讓無數人投身于兵馬俑的保護與修復工作中,對那尊綠臉跪射俑的保護,也正是中國人對于有朝一日能夠展現出全部兵馬俑風采的期望的緣故吧!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