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他18歲隨領導人訪緬,讓周比利甘拜下風,李連杰師傅,于海到底有多強?
2021/08/19

ADVERTISEMENT

1995年,影片 《功夫小子闖情關》的拍攝現場,接下來要拍攝的是劇中 吳京「老丈人」和周比利的打戲

吳京偷偷跟「老丈人」說: 「周比利腿重,帶護具!」

沒想到老頭大手一揮,霸氣的說道: 「哎呀,我不帶!」

周比利有多強

ADVERTISEMENT

他曾經一腳把 李連杰踢脫臼,把甄子丹踢骨折

彼時的他又值壯年,而老頭已經54歲了,劇組人員都替他捏一把汗。

然而高手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兩人對打的時候,一向打遍娛樂圈無敵手的「世界拳王」周比利, 竟然也感到吃力

這場戲拍完,導演看到如此精彩的打鬥異常興奮,為了保證每個動作的完美,導演對兩位說了一句 「再打一遍吧!」

這時,吳京一回頭,看到周比利正在工具包處翻 護具

由此可見吳京「老丈人」的功夫有多強硬!

其實眼前這位高手不只是吳京的「老丈人」,他還曾是 李連杰的「師傅」

真正的武術家——於海。

ADVERTISEMENT

那於海究竟有多強?他和吳京、李連杰又有著怎樣的關係呢?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武術家於海的故事。

于海出生於1942年的山東省,父母本來給他取名「余天堂」。但在那個特殊時期,「余天堂」這個名字在宗教問題上表現的 過於赤裸,經常會被他人攻擊。

等到於海長大一點他就想著給自己改名字,由於當時的社會關係是 「幹群關係,魚水情深」,于海深受啟發,於是他決定取「魚離不開水」之意,給自己改名 「海」

小時候,於海非常喜歡踢腿打拳,但由於他的父母沒有一個人是從事武術行業,所以他沒想過自己以後會成為武術家。

12歲時,於海來到了煙臺望海街養雋中學上學,學校的體育課以 練習武術為主,這正好對了於海喜歡打拳的胃口。

就是在這裡,於海有幸認識到恩師——

ADVERTISEMENT

林景山

林景山可不是一般人。

他是 七星螳螂拳的第四代傳人,曾受邀在軍閥手下擔任過教官,由於出色的拳法還被世人稱為 「中原怪俠」

後來林景山受陳成九的邀請來到中學任教,他這才有機會收于海為弟子。

課堂上,林景山發現於海的胳膊要比同齡人更粗壯一些,拳頭也更硬,覺得他學習螳螂拳再合適不過了。

於是林景山有意培養于海成為自己的弟子。

1954年,於海正式 拜林景山為師,他開始接手林先生的衣缽, 學習正宗的螳螂拳

於海不僅是身體條件優秀,他還十分勤奮,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很快於海就在一眾師兄弟中脫穎而出。

ADVERTISEMENT

林景山看到弟子如此聰慧,也不藏著掖著了,於是在教授螳螂拳的業餘時間,把梅花槍、春秋大刀、劍術等功夫也傾囊相授。

不過於海後來回想起練功的那些日子,讓他印象最深的還是學習螳螂拳的辛苦。

那時的於海為了更加傳神的表達「螳螂拳」的精髓,經常會跑到後山上觀察螳螂的動態。

有一次於海甚至抓來了 上百隻螳螂,自己和這些螳螂住在一間房,日日相伴,就為了研究它們的一舉一動,從而對螳螂拳進行改良、創新。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潛心研究,於海終於在「螳螂拳」原本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讓螳螂拳更好的融入日常生活使用。

ADVERTISEMENT

林景山看到弟子如此用功,並且對武術是真的熱愛,就開始帶著他參加各種比賽。

1958年,在林景山的推薦下,於海參加了全國武術比賽,憑著犀利的螳螂拳,他連續在市、省、全國三級比賽中通關奪冠,最終成為了正式的 國家武術運動員

同年,于海開始代表山東省的武術隊,參加全國各地的武術比賽,比賽中的武術高手數不勝數,但于海初生牛犢不怕虎,接連斬獲了 螳螂拳、劍術、棍術等項目的冠軍以及全能冠軍

1960年年底, 總理訪問緬甸,全國的武術高手組成中國武術代表團隨行,其中就有於海。

這一年,他才18歲。

ADVERTISEMENT

隨後幾年,於海多次擔任中國武術代表團的教練以及隊長的職務,一共帶隊訪問過美國、法國等三十多個國家,為宣揚中國武術以及增進中國和世界的友誼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然而誰也想不到於海在37歲時,迎來了人生中另外一個新身份,這個身份讓他有了更廣的知名度。

1979年,影片 《少林寺》的拍攝進程受阻,張鑫炎導演臨時被拉去救場,這個決定即將改變于海和李連杰的命運。

《少林寺》原定的演員大都是來自河南京劇團,製片方覺得最終呈現的效果不好,京劇演員沒有完全表達出少林武術的精髓。

於是製片方趕緊找來了導演張鑫炎救場,希望他可以不負眾望。

張鑫炎接手後,直接推翻了之前的拍攝成果,並且他決定用內地真正會武術的精英出演該片。

ADVERTISEMENT

李連杰和張鑫炎導演在當時通訊不太發達的年代,在 全國范圍招募武術演員,這談何容易?

最終在國家體協的幫助下,張鑫炎在全國七個省份內選出了該片的所有演員。

由全國武術冠軍 李連杰扮演覺遠, 於海扮演師傅,浙江武術隊的 計春華扮演禿鷹,就連女主角白無瑕的扮演者—— 丁嵐,也曾是北京電影製片廠有武術功底的演員。

由於當時劇組的演員都是武術運動員出身,張鑫炎的第一訴求就是: 一切打鬥場面都以真實為主

所以他 並沒有安排專業的武術指導,如果有特殊情況需要設計動作,資歷最深,實力最強的于海就成為了「兼職武術指導」。

1982年,電影《少林寺》終於上映了,一經播出影片就取得了空前絕後的成功。

銀幕上,於海展示的螳螂拳,拳如重錘,快如閃電,觀眾們都看的酣暢淋漓。

ADVERTISEMENT

最重要的是,他在這裡找到了可以繼承螳螂拳衣缽的徒弟——李連杰。

但大多數觀眾不知道的是: 《少林寺》劇組並非于海和李連杰第一次相遇

早年間,於海帶中國武術隊訪問其他國家時,李連杰就是隊伍中的一員。

李連杰十多歲的時候就在中國武術界漸露頭角了,於海對這個很有天賦並且勤奮好學的後輩有很深刻的印象。

他覺得李連杰不僅僅是武術功底扎實,最重要的是他還謙遜有禮。

李連杰天生長了一副笑模樣,每次上臺表演結束後,都會對觀看者深深鞠躬抱拳致謝,這很難讓觀眾不喜歡他。

ADVERTISEMENT

也是因此,在去國外訪問期間, 於海很照顧李連杰這個小孩

兩人在《少林寺》劇組中的再次相遇仿佛天註定。

戲裡,於海是小和尚覺遠的師傅,苦口婆心的教導著他。戲外,於海也教了李連杰很多功夫招式。

朝夕相處之間,于海對李連杰更加欣賞,而李連杰也對前輩更加尊敬崇拜。所以這兩人根本不用演,日常相處方式就是師徒相處方式。

後來這對師徒還一起合作了《南北少林》、《少林小子》、《太極張三豐》等影片。那時候於海走在街上,很多觀眾都記不住他的名字,但都會脫口而出:

ADVERTISEMENT

只是很快 兩人就不再合作了,師徒為何會突然「決裂」呢?

原來是因為1986年後,李連杰開始嘗試自己做導演拍電影,而於海選擇了跟著導演張鑫炎演戲,由於兩人的發展路不同,所以只能遺憾的分道揚鑣。

可於海決定將 這份「師徒情」從戲內延續到戲外,他將自己研究半生的螳螂拳絕技都傳給了李連杰。

《少林寺》中李連杰打的螳螂拳就是於海手把手教的,包括《太極張三豐》中李連杰打的太極拳,也出自於海的教導。可以說于海為李連杰登上「功夫皇帝」

ADVERTISEMENT

之位出了一把力。

李連杰也是懂得感恩之人,深知「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私下也會經常去看望於海。

在演藝路上結束和李連杰的師徒合作後,於海迎來了和另一個全國武術冠軍—— 吳京「師徒緣」

1995年,導演張鑫炎出山,決定再續影片《少林寺》的輝煌,準備拍攝一部《功夫小子闖情關》,於是張鑫炎再次來到北京體校挑選武術演員。

吳京能被張鑫炎選中完全是一個意外。

當時張鑫炎和袁和平來到體校挑人,教練吳彬為了留住人才,特意把吳京等幾個優秀苗子

ADVERTISEMENT

偷偷「藏」了起來,張導挑了一圈沒有挑到合適的,最終鎩羽而歸。

幾天後,張導和袁八爺還是沒找到合適的演員,再次來求吳彬: 「你就讓我們看幾個吧!」。

當天中午,張導和袁八爺鬼使神差的提出要吃餃子,於是三人來到一家很不起眼的餃子館,剛巧吳京也在這個店吃餃子。

導演張鑫炎和武指袁和平看到吳京的第一眼,一拍大腿決定 「就是他了!」

吳彬教練自然是不願意放人,奈何架不住兩位老朋友的軟磨硬泡,吳京這才進入演藝圈。

雖然吳京的首秀影片並沒能接棒《少林寺》的輝煌,不過張鑫炎導演和袁和平還是很看好吳京的,兩位老搭檔決定為他量身打造一部電視劇—— 《太極宗師》

ADVERTISEMENT

為了保證這部劇的質量,張鑫炎再次請來了李連杰的師傅——于海,來飾演吳京的老丈人,沒想到還意外成就了兩人的 「師徒緣」

結果大家也都看到了,《太極宗師》大獲成功,甚至在內地掀起一股「太極熱潮」,吳京在劇中出色的表現也獲得觀眾的認可,被稱為 「李連杰接班人」

而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在拍攝這部劇期間,前輩于海的經歷給了吳京很大的啟發,並且還教給他很多功夫招式。

如今的吳京紅得發紫,脾氣也是十分暴躁,但他見到於海後就像變了一個人,很 乖巧的站在他身邊,然後畢恭畢敬的喊一聲「師傅」。

ADVERTISEMENT

這對「師徒組合」後來也繼續合作了《新少林寺》、《少林武王》等影片。

于海也從李連杰時代跨越到吳京時代。

這三個人站在一起就是半部中國武術發展史的縮影。

後來於海年事已高,開始專心致力於武術事業。

2001年,他在山東成立了第一所以武術教育為主的培訓基地,這也是中國唯一的 「於海螳螂拳培訓基地」,他的目的就是讓更多的小孩瞭解、繼承螳螂拳,從而弘揚中國傳統武術。

如今的於海已經79歲高齡,身體依舊硬朗,偶爾在電影中客串,飾演的也是深藏功與名的 「一代宗師」,這樣的角色也是對他這大半生最好的詮釋。

ADVERTISEMENT

回看於海的大半生,明明是一代宗師,卻把自己低到塵埃裡活成了「普通人」,完美的詮釋了中華武術大師獨有的「實力與謙遜並存」。

做一件事很容易,但幾十年做同一件事難上加難。於海用幾十年研究、發揚螳螂拳,為中國武術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值得被大家記住!

最後也希望于海前輩身體康健,繼續為中國武術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留下寶貴的武術精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