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明史》河南挖出的一塊石碑,揭開福王被李自成鍋煮分食的真相
2023/01/04

ADVERTISEMENT

在中國歷史上,不乏殘暴冷血的君王,更不缺害人如麻的兇寇。比如商紂王剜心炮烙的酷刑,戰國末期秦軍坑害四十萬趙軍降卒等等。但若是有人把人放進大鍋,還在里邊放足了佐料,細火慢燉,并津津有味地分餐食用,恐怕就非常變態了。而這起殘酷事件的主人公,正是明末起義軍領袖、闖王李自成。

歷史對李自成和他手下軍隊的評價一直是褒貶不一

據史書記載,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正月二十日,李自成攻克洛陽,將福王朱常洵剝光洗凈,與王府后花園的幾頭鹿共煮,名曰「福祿宴」,并與將士們共享。這段史實情節血腥,駭人聽聞,因此許多人覺得難以置信并提出種種質疑。那麼,李自成果真如此兇殘嗎?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出土的一塊墓志銘為我們解開了最終的答案。

ADVERTISEMENT

河南孟津出土的福王墓志銘

1924年,河南孟津出土了一塊石碑,而這塊石碑的主人正是福王朱常洵。石碑上刻的正是他的墓志銘,而上邊的內容撥開了層層的歷史迷霧,把我們帶到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朱常洵是萬歷皇帝的第三個兒子,是萬歷和寵妃鄭貴妃愛情的結晶。萬歷皇帝愛屋及烏,準備廢長立幼,立朱常洵為太子。但明朝對皇位繼承有明確的制度,即「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因此太后和滿朝大臣對此強烈反對,由此引發了萬歷和群臣之間長達十五年的「國本之爭」。最后,萬歷皇帝被迫讓步,不得不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ADVERTISEMENT

萬歷皇帝和鄭貴妃是「死了都要愛」的愛情典范

朱常洵爭奪太子之位失敗后,被萬歷冊封到洛陽做了一個安樂王爺。洛陽是繁華富庶之地,朱常洵因此在這里過上了逍遙快活的日子。為了彌補」仨兒「沒當上皇帝的「心靈創傷」,萬歷老兩口就從經濟上滿足他,大把花錢毫不心疼:花三十萬金,給福王辦婚禮;搜括數省的財富和土地賜給福王;把四川的鹽稅、茶稅變成福王的私房錢;萬歷皇帝抄張居正的家,把抄來的家財都給了福王,至少有一萬兩黃金和十萬兩白銀;建福王府,竟花費白銀二十八萬兩(約合今兩億元人民幣),超規制十倍;後來又賜良田四萬頃;平時吝嗇得接近變態的萬歷這回一點也不心疼,他對福王的溺愛已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福王朱常洵擁有的財富可以說富可敵國

ADVERTISEMENT

福王朱常洵這些年也沒閑著,皇帝的縱容讓他有恃無恐。他橫征暴斂、魚肉鄉里,在短時間內就攢下巨額家財,富可敵國。當時陜西流寇猖獗,河南連年發生蝗災、旱災,出現人相食的慘劇。然福王不聞不問,反而變本加厲地盤剝百姓,根本不管他們的死活。他在封地里盡情放飛,最愛美女和美食。他終日花天酒地、大吃大喝,以至體重達到三百多斤。他在崇禎帝缺糧少餉、內憂外患之際,依然過著錦衣玉食、紙醉金迷的奢靡生活。

能把自己吃成360斤的大胖子,朱常洵對吃喝有著超出常人的堅守

終于,河南被激起民變,流寇四起。而來洛陽防衛的士兵卻餓著肚子、衣衫襤褸。朱常洵和老爸萬歷一樣嗜財如命,一分錢也不犒賞。這讓食不果腹的士兵非常憤怒,他們說:「皇帝耗天下之財養肥福王,福王府富于皇宮,卻讓我們餓著肚子去送死!」

ADVERTISEMENT

闖軍攻克洛陽未費吹灰之力,「第五縱隊」幫了大忙

但是惡人自有惡人磨。崇禎十四年正月,李自成以大炮攻打洛陽,守城士兵終于爆發,打開北門迎李自成入城,福王終于不能再享福了。他攜妻妾和女眷翻出城墻,準備逃跑。但別人跑得了,他卻不行。因為「巨胖」朱常洵重達三百六十斤,連邁步都費勁,所以很快被闖軍士兵捕獲。

福王朱常洵到底是大義凜然之輩還是貪生怕死之徒?

福王見了李自成,趴在地上叩頭如搗蒜,把腦袋磕得青紫,乞求饒命。

ADVERTISEMENT

李自成看到三百斤的肥王爺,創意靈動。于是下令將福王撥光洗凈,剔去毛發、拔掉指甲,又從王府花園抓來幾只梅花鹿宰殺,一起煮成一大鍋,放入蔥、姜、蒜等調料,文火慢燉,起名「福祿(鹿)宴」。

闖軍士兵笑看福王在白湯與佐料間上下翻滾、痛哭[呻·吟]。起初福王還試圖爬出來,但在士兵用刀不斷地敲擊之下,最終連同鹿肉成為一鍋濃湯,李自成和部下們爭相分食。福王就這樣結束生命,享年五十六歲。事后,福王府中的金銀財寶、糧食物資被李自成悉數沒收。最后一把大火將富麗堂皇的福王府付之一炬,大火連燒了三天三夜,李自成此舉給后人留下了兇狠殘暴的印象。

福王的王宮富可敵國

這段記載,看起來讓人毛骨悚然。但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事?關于福王的死因有很多的蹊蹺,雖有史書記載,但說法并不一致。

ADVERTISEMENT

崇禎時期進士吳偉業在《綏寇紀略》中記載,福王因體肥不能遠走,被李自成士兵抓住切成小片,和鹿肉一起烹煮后被食用;彭孫貽的《流平寇志》、李漁的《古今史略》記載基本一致,都是福王被李自成灌腸洗凈,刮毛拔甲,與鹿肉同煮而食;而《明季北略》也大同小異,只是把肉湯改成了肉醬。《流平寇志》的作者是明末貢士,《明史》就以它為參考,所以這幾部有分量的史書,似乎充分說明了李自成燉福王的無可質疑。

福王的死法諸多蹊蹺,雖有史書記載,但說法自相矛盾

但《明史》中的說法卻自相矛盾。《李自成傳》中說李自成吃的是摻有福王血的鹿肉,肉換成了血,區別并不大。但是同為《明史》,《福王常洵傳》中卻說,福王被闖軍殺害后,他的兩名侍從伏尸痛哭,請求用薄棺收殮福王遺骸,得到李自成允許。

ADVERTISEMENT

于是兩名隨從用一寸厚的桐木裝殮了福王,然后在棺旁自縊身亡。《明史》是官修正史,但兩篇傳記的記載卻大相徑庭,那麼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福王能夠留得全尸已是福分,至于墳墓早已無處搜尋

一九二四年,位于河南省孟津縣廟槐村的福王墓被盜,埋在地下的墓志銘意外出土,而后散失。直到一九八六年,河南文物部門重獲墓志,至此,李自成燉福王之說才被徹底否定。墓志上記載,崇禎十四年正月,數萬流寇攻陷府城,福王奮勇抵抗,最后戰死沙場,而他的尸骨被李自成按高規格下葬,還舉行了盛大的葬禮,後來,崇禎帝派人重新厚葬了福王。

這些都和《明史福王常洵傳》中的記載完全一致。所以,福王是戰亂被殺,而非死于大鍋。這不僅有文獻參佐,更有實物墓志做證。

ADVERTISEMENT

福王墓在建國初期因平整耕地遭到破壞,否則可能有更驚人的發現。

墓志銘顯示,福王朱常洵是誓死抵御闖軍、戰死沙場的英雄

有人會說,墓志銘的作者是福王的兒子朱由崧,兒子給父親做志,難免有美化之嫌。那麼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尋找答案。《明季北略》記載,李自成允許以皇帝之禮安葬崇禎,葬禮現場設立了祭壇,李自成還親自祭拜并流下眼淚。李自成封崇禎太子朱慈烺為「宋王」,被拒絕,讓他下跪,又被拒絕,還言語侮辱:「我不跪流寇」,李自成也沒有怒而殺之,在「御駕親征」吳三桂時還帶在身邊。能如此禮葬崇禎、寬待前朝太子的李自成,怕也不該是吃人的魔王。

「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是當時百姓的心聲

《明史》是清朝修纂的,而清的江山是從李自成手中奪取。所以,若李自成真吃了福王,清廷絕不會刻意隱瞞。而民間緣于戲劇性的快感,更愿意相信「煮食說」。河南墓志銘的出土,證實福王被闖軍分食只是一個段子。這鍋王爺肉做成的「福祿湯」,其實是潑在李自成頭上的污水。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