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致敬母愛」七旬母親力賣房救媳 ,花費逾百萬元,四處籌款,欠債30多萬,數年如一日守兒媳床前悉心照料,網友大讚:最好婆婆
2022/08/21

ADVERTISEMENT

劉玉蘭

青島齊魯網5月6日訊 世界上有種愛,像溫熱的太陽,奉獻著耀眼的光芒;像遼闊的海洋,袒露著寬廣的胸懷;像肥沃的土壤,哺育兒女茁壯成長。這就是母愛。母愛的偉大在于母愛的無私。母愛是困難中的一根拐杖,當你腳步蹣跚時,幫助你找好重心,支撐起一片希望的原野。

值此母親節到來之際,青島齊魯網聯合青島婦聯聯合推出「致敬母愛」系列報導,帶您走進青島十位最美母親的生活,去感受這世上最溫暖的大愛。

第二期:青島七旬母親力救兒媳 不是親媽勝似親媽

為救兒媳,她謝絕親家的勸阻賣掉了自己唯一的房子;為救兒媳,她四處籌款,欠債30多萬,花費逾百萬元;為救兒媳,她數年如一日守在兒媳床前悉心照料……憑著這股不認命的韌勁和拼勁,她硬是把兒媳從死神的手中奪了回來,這位堅強、善良、可親、可敬的好婆婆就是裡岔鎮前觀音堂村71歲村民劉玉蘭,面對鄉親們的交口稱讚,她只是說,這都是我應該做的。

ADVERTISEMENT

「如果不是婆婆,我這條命早就交出去了,婆婆真是不是親媽勝似親媽啊!」電話那頭的劉玉蘭的兒媳台躍芬泣不成聲地說。正如台躍芬所言,在她患病期間,婆婆劉玉蘭付出了太多太多……

大難突降

1984年,劉玉蘭的兒子與張家屯孫家村的台躍芬喜結連理。裡岔鎮前觀音堂村鄉親們眼中,台躍芬既賢慧又能幹,鄉親們都誇劉玉蘭好福氣。

真如鄉親們所說,婚後,台躍芬不但幹活勤快,而且對待丈夫和公婆都很好。「這樣賢慧的媳婦哪裡找?」作為婆婆的劉玉蘭和老伴周茂勝是怎麼看怎麼喜歡。

婚後,小倆口很快為兩位老人帶來了快樂:劉玉蘭的孫女、孫子先後出生。劉玉蘭和老伴周茂勝親親這個,抱抱那個,高興地合不攏嘴。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07年,兒媳突然感到身體不適,家裡人慌忙帶她到醫院檢查,檢查結果讓劉玉蘭倒吸了一口涼氣,兒媳得的竟然是重癥。醫生告訴劉玉蘭,這個治療難度很大,可以到大醫院試試,但可能花費巨大。

「兒媳婦一直對我很好,她得了倒了我不能不管她,就算是傾家蕩產,我也要救活她。

ADVERTISEMENT

」劉玉蘭表示。

歷盡艱辛 堅強婆婆四處尋醫

隨後,台躍芬被送到青島山大醫院治療,治療期間,為了籌集治療費用,劉玉蘭和老伴周茂勝四處借錢。憑著良好的人緣和人際關係,凡是借錢的不管是朋友還是親戚都二話不說把錢拿了出來。

令劉玉蘭難受的是:花費了三四十萬的治療費用後,兒媳的依然不見好轉,體重也從原來的120斤驟減到七八十斤。更讓劉玉蘭揪心的是:兒媳癥狀又加重了。醫生告訴劉玉蘭,目前的情況我們也無能為力,只能去別的醫院試試了。

「老伴啊,醫生讓我們轉院?青島這麼大的醫院都治不了,我們還能去哪裡?」心急如焚的劉玉蘭無助地向老伴周茂勝求助。「你先別著急,我想想辦法。」周茂勝安慰她說。

從朋友那裡,周茂勝得知了一個令他振奮的消息:南京軍區總醫院有一位專家能治。「那還等什麼,趕緊去啊。」劉玉蘭催兒子趕緊去。

ADVERTISEMENT

2007年的一天,一輛依維柯車停在了青島山大醫院門口,兒子迅速抱起兒媳上車,隨車的還有醫生和醫療器械。「家裡的生意離不開人,安頓好後馬上給我打電話,一定替我照顧好躍芬。」劉玉蘭反復叮囑兒子。

到了南京軍區總醫院,醫院方面立即組織專家進行會診,專家的意見是:這個病不好治,手術費用大約需要30萬元。

「媽,醫生說了,需要進行手術,需要30萬。」兒子在電話上告訴劉玉蘭。「能治就好,能治就好。錢我想辦法。」劉玉蘭激動地喃喃自語道。此時,劉玉蘭心裡只有一個念頭:不管多難也得治,做了手術,躍芬就能活了,俺孫子和孫女可不能沒有媽。

力排眾議 善良婆婆賣房救媳

在籌措30萬元手術費的問題上,劉玉蘭一籌莫展,親戚朋友能借的都借了,沒有這筆錢,兒媳的命就沒了,這可如何是好啊。「老伴啊,你看還有什麼辦法能弄到錢?」劉玉蘭著急地問老伴。「別急,天塌不下來,就是塌下來,也有我和你一起頂。」關鍵時刻,老伴的全力支持給了劉玉蘭戰勝一切困難的勇氣。

ADVERTISEMENT

「實在不行,把這個家賣了,弄一點是一點。」老伴的話讓劉玉蘭很不是滋味。她明白,一旦賣掉了房子,生活將更加艱難,可是此刻已然沒有其它辦法。親戚朋友也勸她要三思而行,但劉玉蘭心意已決。

就在劉玉蘭準備賣掉房子為兒媳治療時,親家知道了他們要賣房子的消息,專程登門勸說:「你們已經是仁至義盡了,我們的女兒我們知道,別治了,再說,賣掉房子你們住哪啊?」「他親家,別說了,房子沒了可以賺錢重新建,人沒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就這樣,劉玉蘭一咬牙把幾間房子賣了,總算是勉強湊夠了手術所需費用。

就在手術的當天,為了第一時間見到兒媳,劉玉蘭放下手頭的生意和老伴一同趕到醫院,一家人焦急地等在手術室外,手術持續了相當長時間,看到手術室燈滅的那一瞬間,她迅速起身來到手術室門口,滿頭大汗的醫生摘掉口罩,告訴他們手術很成功。「總算是救回來了。」劉玉蘭心中的石頭總算落了地。目送兒媳,隔著厚厚的玻璃,看著病床上的兒媳,她第一次哭了。

ADVERTISEMENT

這其中包含的種種只有她自己能夠知曉。確認生命體征穩定後,劉玉蘭將兒媳接回家中休養。

悉心照料 不是親媽勝似親媽

幾番折騰,劉玉蘭身心俱疲。2011年,為了還治病所欠巨額債務,兒子與朋友合夥在城裡開了一家塑膠機械廠,每天拼死拼活工作。劉玉蘭主動承擔起照顧兒媳的重任。一個70多歲的老人照顧一個年輕人,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一日三餐,她換著法的給兒媳做。後來,她聽說,大病初癒的人多喝點鯽魚湯有好處,就專程到鄰村買了幾條鯽魚,熬成湯端給兒媳喝。「媽,您都這麼大年紀了,還要您照顧,我……」還沒等兒媳把話說完,劉玉蘭就說:「躍芬啊,什麼你都不用想,好好養著就行,你好了我們一家都就好了。」經過一年的悉心照料,兒媳的身體漸漸有了起色。「媽,躍芬的身體也恢復的差不多了,我把她接回城裡,你也好休息休息,這段時間辛苦你了。」兒子打來電話說。「媽沒什麼,接回去也好,你別光忙工作,多照顧照顧你媳婦。」劉玉蘭囑咐兒子說。

似乎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ADVERTISEMENT

年初,兒子的一個電話再次讓劉玉蘭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媽,躍芬不舒服,我這就帶她去醫院看看,您老別著急。」放下電話,劉玉蘭在屋子裡走過來走過去,「病不是治好了,怎麼還會不舒服啊,該不會是……」劉玉蘭不敢再想下去。「媽,醫生說了,要是放在其它人身上倒也不要緊,可是對于動過那麼大手術的人就不是個小事了,絕不能再犯了,否則就真治不了了。」得知原因後,兒子第一時間電話告知了她。「謝天謝地。」聽了兒子的話,劉玉蘭懸著的心放了下來。

兒媳的穩定後,劉玉蘭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儘快把欠大傢夥的30萬元錢還清。「先還朋友的,畢竟和我們既不沾親又不待故,借錢給我們救命是天大的恩,可不能讓他們吃虧;還完朋友的還親戚的,畢竟多少有點關係,雖說面子上有些對不大住,但眼下也只能如此。」劉玉蘭告訴記者。

臨別之際,劉玉蘭告訴記者,這次能挺過來多虧了鎮政府給申請了救助。對于未來,她不再有任何奢望,只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的,這就夠了。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