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明朝靖難之役,為何朱棣軍中少有叛徒而建文帝的大臣卻投降居多
2022/09/23

ADVERTISEMENT

靖難之役是歷史上少數,以藩王身份成功反攻中央的戰爭,其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朱棣本人。朱棣以其少量的精銳部隊,經歷四年時間,終究還是擊敗了建文帝。

朱棣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并非常擅長厚黑學和操控人心,這才能讓士兵死心塌地追隨于他,可見領袖的人格魅力是有多麼恐怖。

圖1 朱棣(1360-1424),即明成祖

那麼為什麼朱棣有這麼強的領導和號召力?

1、朱棣出生于戰火,帶兵多年,有良好的軍民基礎

1360年,朱棣生于戰火之中,當時陳友諒和朱元璋打得正不可開交,是最危急的時刻。所以朱元璋也沒有時間來管朱棣,只能讓屬下人來照顧朱棣。朱棣就是這種極其不安定的環境中長大的,沒有錦衣玉食也沒有溫暖的家庭,只能隨著父親東征西討,隨時都有搬家的風險。

ADVERTISEMENT

到處都在打仗,在朱棣身邊的也大多是士兵或者將領,這讓朱棣很快熟悉的軍旅生活,雖然他那個時候很小,也為之后的靖難打下了群眾基礎。就好比朱棣成為皇帝之后,也曾經為太子冊立問題感到頭疼,朱高煦常年在軍中效力,軍功很高,所以大多軍中將領都推薦朱高煦為太子。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被封為燕王,就藩北平,史料記載「夏四月乙丑,封皇子樉為秦王,棣燕王,橚吳王」。從此朱棣就在北平扎下了根基,是諸王中最強的一支,這是因為其駐守的地方很危險,正是和蒙古人交界的地方,自然需要更多的兵馬和輜重。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起兵靖難,在其封王后的這十九年中,他一直在北平駐守,說他擁兵自重、樹大根深一點也不為過。在這段時間內,朱棣的勢力在不斷擴張,還有兩次成功北伐,招降元太尉乃兒不花,不僅兵強馬壯,而且軍心牢固。這無疑是為靖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ADVERTISEMENT

圖2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 即建文帝

2、朱允炆削藩太過急躁,讓朱棣有了起兵的理由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句話,很適用當時坐鎮北平的燕王。太子朱標死后,理論上應該立朱棣為太子,不過朱元璋愛子心切,不顧他人反對,立了皇太孫朱允炆。這些朱棣都看在眼中,心中也很不痛快。

所以姚廣孝說送給朱棣一頂「白帽子」時,朱棣馬上就同意了,姚廣孝也成為朱棣第一軍師。建文帝繼位后,馬上就著手削藩,皇帝采納了幕僚黃子澄的建議,先后貶職或者關押周王、代王、齊王、湘王等。這一系列舉動引起了朱棣強烈的危機感,而在姚廣孝的攛掇下,燕王終于決定舉旗靖難。

朱允炆削藩過于急躁,給了朱棣話柄,朱棣以「清君側」為名起兵。建文帝有仁慈之心,卻沒有治國的本事,他幾乎什麼都聽從齊泰、黃子澄的,之后這兩名幕僚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間接促使了靖難的成功。

ADVERTISEMENT

圖3 姚廣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

3、朱棣禮賢下士,對士兵關愛有加

朱棣有著幾乎所有名將應有的素質,他有著極高的軍事天賦,也很會操控人心。朱棣深知造反的風險之大,要想屬下這幫人死心塌地的為他賣命,必須要把「交情」處好。只有大家從內心信任你、愛戴你,那麼這支軍隊才能有勝利的可能。

一次,朱棣在行軍途中,見到一士兵病倒在路邊,已經奄奄一息。朱棣二話不說,直接命人把士兵放在自己的備用馬匹上,送回營寨療傷。有的將領勸解朱棣:「您是萬圣之軀,可不能隨便讓小兵騎您的馬」,朱棣則動容道:「人命比馬重要,救人是我應盡之責。」

這些橋段很快傳遍全軍,也讓北軍士兵更加奮力搏殺,來報答王爺的恩德。這也是在靖難途中,很少有將領叛變的重要原因,不僅如此還有很多敵對將領主動歸降朱棣。

ADVERTISEMENT

圖4 靖難之役

4、朱棣權謀手段精明老道

在靖難快要成功之際,朱允炆請出了慶陽公主,希望能和朱棣議和。朱棣很清楚慶陽公主來的目的,一見面朱棣就痛哭失聲,說明其并不是要奪取皇位,只是為了殺奸臣。慶陽公主則建議朱棣劃江而治,朱棣卻問了其他幾個藩王的近況。

被扣壓的幾個藩王仍舊被軟禁或者扣押,根本沒有任何改變,從這說明了朱允炆只是在拖延時間,如果朱棣答應了其議和要求,那才是最愚蠢的。朱棣拒絕了慶陽公主的提議,并希望其兄弟姐妹能到明陵躲一躲。朱允炆和朱棣本就不是一個重量級的選手,朱允炆要想「越級殺怪」實在是太難了。

在這樣一名權謀老道、經驗豐富的王爺手下賣命,軍兵們還有什麼可說的呢!朱棣上馬可以統兵、下馬可以治國,這樣的帝王,就像動物界中稀有品種,實屬罕見。

ADVERTISEMENT

圖5 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

為什麼朱允炆的大臣們大多數都投降了?

朱允炆是一位仁慈的帝王,這是朱元璋想留個這個國家的未來,但朱元璋沒有意料到他死后不久,朱棣就起兵造反了。朱允炆即位時21歲,既無軍功也無政績,且朱元璋的殘酷統治也讓官員們深受其害,也迫使君臣關系非常緊張。

既然天下都是你朱家的,那麼大臣們自然不會那麼忠心耿耿了。而且朱棣同樣是朱家的人,這場戰爭無論誰是勝利者,只要是姓朱的,那也不會有什麼區別,想必有很多人抱著這種想法。朱允炆可悲的地方就在這里,他接手的帝國人心盡失,只剩下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之流,是只有忠心卻沒有能力。

圖6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寧海人,字希直

ADVERTISEMENT

朱元璋大肆殺戮官員,也讓官員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畢竟命只有一次,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既然反對朱棣沒有什麼好下場,那麼還不如投降,有命活著才能說其他的。在朱棣進入南京城后,大多數官員都投降了,拒絕投降的幾乎全部被屠戮殆盡,史料記載「殺齊泰、黃子澄、方孝孺,并夷其族。坐奸黨死者甚眾。」

朱棣是歷史最偉大的帝王之一,只是其靖難實在不算什麼光彩的事,為了這塊「補丁」朱棣不知殺了多少人,還重新建立了錦衣衛和東廠,實行暴力統治。但我們也不能不佩服成祖的本事,其五次討伐漠北、收復安南、鄭和下西洋、揚國威于四海,萬國來朝,可謂真正的盛世。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