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宋家最小的弟弟宋子安出生了,比二姐宋慶齡小了整整十四歲。因為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宋子安一出生就倍受寵愛。尤其是與二姐關系最好。宋子安很小的時候就跟隨父母流亡日本。1915年,小宋子安隨父母再次返回上海。
宋子安
這次重返故土,父親宋耀如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前,時刻都需要有人來照顧。一直都由母親照顧的宋子安,這個時候母親分身乏術,無暇顧及他了。照顧宋子安的任務就落在了剛剛留學回來的三姐宋美齡。
雖然出身名門富戶,但宋子安從小就溫順,與人為善。與強勢、嚴厲的三姐美齡相比,宋子安從小就愛跟在二姐宋慶齡身后,就像一條小尾巴一樣。只要二姐在家,子安就一直圍在二姐身旁。二姐溫柔和藹,很少對子安進行說教。這讓子安在這大家庭中,體驗到了難得的親情。
1925年,姐夫孫中山病逝,這給二姐很大的打擊,沉浸在悲痛中的宋慶齡,整日以淚洗面。看著傷心的二姐,宋子安心中也是心疼不已。
次年,子安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哈佛大學,攻讀經濟學碩士。宋慶齡本來打算跟隨弟弟一同前往美國,可是因為種種,此行沒有如愿。來到哈佛學習的宋子安生活學習都非常的順利,從小就溫和有禮的他,深受周邊老師同學的喜愛。
宋子安一家人
宋子安在美國學習期間,國內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孫中山去世后,北伐戰爭取得了非常大的勝利,宋氏姐弟也都在國民政府中擔當要職。隨著北伐的進展,位于廣州的國民政府決定北上遷都。1927年,國民政府決定遷都武漢。宋慶齡和宋子文隨即來到武漢辦公。
宋子安的母親帶著大姐和三姐從上海趕到武漢看望在此的宋慶齡和宋子文,此時的宋氏家族的兄弟姐妹之間其樂融融,關系非常的和睦。
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突然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捕殺共產黨人,走向背叛革命的道路。隨即蔣介石宣布在南京建立新政府,與之前遷往武漢的政府形成對立。
一個民國兩個政府,這使宋氏家族必須要有所反應。宋慶齡認為蔣介石背叛了革命,背叛了孫中山的遺愿。堅決站在了蔣介石的對立面。而大姐宋藹齡、姐夫孔祥熙、小妹宋美齡則迅速選擇了站在蔣介石一邊,宋子文也在家族內外的強大壓力下,經過痛苦的掙扎,最終也加入了蔣介石的陣營。
1925年上海,32歲的宋慶齡
親人的倒戈,使宋慶齡非常的傷心,雖然宋美齡、宋子文、宋藹齡先后來到武漢勸說宋慶齡,但宋慶齡認為,蔣介石背叛了革命,背叛了自己的丈夫孫中山的遺愿。不管誰來勸說,都沒有改變宋慶齡的志向。
1928年8月23日,宋慶齡決定離開武漢,前往蘇聯,接下來的一件事,使宋氏姐妹的關系徹底走向了對立。同年12月,傳來消息,自己的妹妹宋美齡將要與蔣介石結婚。此時,在宋慶齡的眼中,蔣介石是一個讓人不恥的人,而自己的妹妹卻執意要嫁給他,這讓宋慶齡心中充滿了憤懣和不解。
從此之后,宋慶齡就與自家姐妹很少見面。她們之間多了一道永遠不能跨越的墻。
1928年6月,完成學業的宋子安決定啟程回國。沒想到自己離開短短的兩年時間,國內就發生了如此變化。而自己最依賴的二姐卻流亡海外,這讓子安心中多出了一絲憂傷。子安決定再回國之前,先到二姐宋慶齡那里看一看。
宋慶齡知道自己的小弟學成歸來,心里特別的高興。姐弟倆見了面,仿佛又回到了宋子安沒有出國之前的時光,兩人有說不完的話。
「弟弟好久不見,在美國可好?」二姐宋慶齡率先開口問道,那姿態像極了母親。
難得與二姐有如此的相處機會,在這段時間里,子安陪同二姐游玩了許多地方,這也是孫中山去世后,宋慶齡最快樂的一段時光。
雖然宋氏家族富可敵國,但此時身在異國的宋慶齡生活卻不是很寬裕。那段時間里,宋慶齡每餐只是在一個中餐館里吃一份簡單的快餐。宋子安看著最疼愛自己的二姐,在異國他鄉生活如此艱苦,心中有說不出來的一種悲傷。
二姐的性格,宋子安是知道的。如果此時明著給她錢,她肯定不會收下。所以宋子安在離開時,把身上的所有現金都給了宋慶齡身邊的章克,讓他平時給二姐改善一下生活條件。
自從宋氏家族其他兄弟姐妹投向蔣介石后,宋慶齡就很少與之聯系。而如今小弟的回國,成了他們姐妹間溝通的紐帶。1929年,中山陵終于建成,孫中山的國葬即將舉行。作為孫中山先生的夫人,宋慶齡參加葬禮是必然的。
誰去請宋慶齡參加呢?這個任務最終落在了平時與宋慶齡關系最密切的宋子安身上。于是,宋子安動身前往德國迎接二姐回國。回國后,宋子安始終陪在二姐身邊,葬禮結束后,宋慶齡再度回到德國。
回國后的宋子安參與了國民政府的鹽稅改革,先后出任松江鹽務稽核所經理,后升任松江鹽運副使。由于宋子安在打擊食鹽走私表現出色,之后宋子安又被任命為蘇屬鹽務緝私局局長。
宋慶齡與宋子安在父母墓地合照
1931年7月,宋太夫人倪桂珍病逝。遠在德國的宋慶齡匆匆趕回上海。兄弟姐妹終于又相聚一堂,只是他們的身邊再沒有了母親。解決完母親的葬禮以后,宋慶齡和宋子安在父親墓前合影。希望自己去世后可以落葉歸根,期望家族姐妹可以在此團圓。宋慶齡去世后,葬在了宋氏墓地,她也是唯一死后安葬在上海宋氏墓地與父母相伴的宋氏子女。
宋子安在宋氏家族中最不希望卷入政治的一位,也是離政治漩渦最遠的一個。但由于大哥和姐姐們都身處國民政府,不可避免的會卷入一些政治矛盾。1943年10月,在對史迪威的看法上,大哥宋子文與蔣介石發生了激烈的爭辯。兩人矛盾升級,蔣介石自此拒絕與宋子文見面。
為了能夠緩和郎舅之間的隔閡,宋子安煞費苦心,甚至還親自找過蔣介石,來緩解兩人間的關系。 但事后蔣介石卻評價宋子安為「彼誠幼稚而天真之人也」。在他眼里宋子安一點都不懂政治,太天真了。蔣介石可能不明白的是,宋子安不想靠近政治,他看重的是家人之間的和睦關系。
內戰結束后,蔣介石敗退台灣,1949年,宋子安也攜帶家人定居美國。由于宋子安仍然擔任廣東銀行的董事長,所以宋子安會時常往返于美國和香港之間,每次回來,宋子安都會帶著妻子和兒子前往台灣看望三姐和姐夫蔣介石。
大哥宋子文因為與蔣介石政見不同,發生過多次反目。在蔣介石敗退台灣時,曾經邀請宋子文前往,可是被當場拒絕。1963年,宋子文前往菲律賓辦事。由于蔣宋之間的矛盾,自蔣介石敗退台灣之后,宋子文與蔣介石再未見過面。
1963年,2月4日,宋子安得知大哥身在菲律賓,于是第二天就飛往菲律賓,與大哥宋子文見面。宋子安代表二姐宋美齡和蔣介石邀請宋子文前往台灣。在弟弟的勸說下,宋子文終于決定跟隨弟弟一同前往台灣與宋美齡見面。
宋子文與宋子安
宋子文與蔣介石夫婦會面,他們之間少了政見分歧,這次相聚也愉快了許多。這次台灣之旅,宋子文在台灣停留有半月之久,才起身回了美國。這是自1949年之后,宋子文唯一的台灣之行。
宋子安因為哥哥能夠和蔣介石夫婦和解而感到非常高興。相比于其他宋氏姐弟,遠在大陸的二姐宋慶齡卻十分掛念自己的小弟。據前中國銀行香港分行經理鄭鐵如回憶,他說:
「我每次見到孫夫人,孫夫人總要探問宋子安先生的近況,如果我說得籠統,孫夫人就會叫我回港后再設法了解得詳細些,然后告訴她。」
宋慶齡告訴鄭鐵如,小時候在兄弟姐妹中,她跟這位幼弟是最要好的。在向鄭鐵如談起宋子安時,她總是滿含深情。宋慶齡還曾托鄭鐵如帶口信給宋子安:「他的二姐非常想念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跟他見一次面。」
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宋慶齡出任新中國副主席,由于身份的原因,宋慶齡不能和弟弟宋子安經常見面和書信往來。但在她心中,卻始終牽掛著這個最小的弟弟。
1969年,宋子安在參加廣東銀行開幕時,突發腦溢血猝然離世,年僅六十二歲。據宋慶齡的秘書張玨在《往事不是一片云》中敘述到:
「當時宋慶齡「從外國雜志上看到宋子安去世的消息,她親自擬了電報,要我發出,表示哀悼。她說宋子安在弟輩中是最了解她的」。
弟弟宋子安去世后,他的律師給宋慶齡發來一封航空郵件,律師通知她,宋子安已逝世,請她接收由宋子安代管的屬于她的遺產。宋慶齡給律師回電,原文為:
急件
致:Peter S. Sommer律師
美國舊金山市市場大街(Market St.)625號
剛收到你的航空郵件。請向宋子安夫人轉達我喪親的巨大的震驚和深切的哀痛。我愿放棄給我的任何遺產,將它們留給子安的子女。
宋慶齡
孫逸仙夫人
1969年4月5日
電報中所提到的遺產,其實是宋氏父母去世后,父母的家產分給了家中的兄弟姐妹。宋慶齡當然也有一份。但家中姐妹立場不同,當時宋慶齡并未接受這份遺產。而這份遺產則有小弟宋子安一直替二姐保管。
對于宋子安的突然去世,宋慶齡痛心不已。由于多年沒有見到弟弟,宋慶齡很想得到一張弟弟生前的照片,自己想他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看看。
宋慶齡設法聯系弟媳胡其英,希望她可以給自己寄一張照片過來。礙于當時的通訊條件,直到1979年,宋慶齡才收到來信和一張宋子安的照片。
宋氏三姐妹
而此時距離宋子安去世,已經過去了十年之久。看著信件,在宋慶齡的心中往事歷歷在目。他想起了小時候小弟整天跟在自己身邊,常常和自己聊天說話。看到弟弟的照片,宋慶齡高興不已,
宋慶齡把宋子安的照片一直放在身邊,此后再也沒有離過身。每當自己想念弟弟的時候,宋慶齡就會拿出照片,看上許久。晚年的宋慶齡的健康狀況很差,幾乎每天都在同疾病抗爭。在收到弟弟照片的一年后,宋慶齡在北京病逝。身邊除了養女隋永清,并無宋氏家族任何一人。
在彌留之際,因高燒宋慶齡始終出于神志不清和狀態下,病榻上的宋慶齡卻一直呼喊著「子安」「子安」…在宋慶齡心中,小弟是她最牽掛的人。
去世前,宋慶齡留下遺囑,自己去世后,不要與先生孫中山葬在一起,她想葬到父母身邊。這也是她和小弟宋子安在母親葬禮上的約定。 令人遺憾的是,最后履約的只有宋慶齡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