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唐睿宗李旦:風雨飄搖數十載,歸來已不是少年,大唐的悲情帝王
2022/04/08

ADVERTISEMENT

(李旦 畫像)

公元662年,龍朔二年六月己未。

武則天誕下了和唐高宗李治的第四個兒子,取名「李旦」。

「旦」在中文里有明亮的意思,他們給兒子取名「李旦」,是希望他能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每一個在皇家出生的孩子在未來都面臨著兩條路,第一條路是受封為王,成為一名皇親貴胄,榮華且富足地度過自己的一生。

而另外一條,就是加封九五,當上皇帝,成為大唐帝國的新主人。

兩條路看起來都是富貴榮華,尊崇無比的。

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無論哪一條,都是一條不歸路。

默默無聞,絲毫不起眼的李旦毫無意外的走了第一條路。

但大唐帝國的王爺太多了,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

而當李旦的哥哥唐中宗李顯登基成為皇帝之后,大家更認為李旦的命運就此注定,只不過是個閑散王爺罷了。

ADVERTISEMENT

不僅朝野上下是這樣認為的,就連李旦也是這樣認為的。

因為當皇帝不是買彩票,只要運氣足夠好,總有獲獎的那一天,哪怕是五塊錢的安慰獎。

當皇帝是需要實力的,誰都不會看好一個毫無實力,不得寵愛,又毫無背景的皇子。

他知道自己從來都不是皇位強而有力的競爭者,他也從來沒得到過自己的父親唐高宗的疼愛,就更別提自己的生母(皇后)武則天了。

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哥哥李顯僅僅在登上皇位55天之后,就被武則天廢黜了。

原因很簡單,自從唐高宗去世后,武則天一直牢牢把持著朝政大權,她扶持李顯,只不過是想要找一個順從自己的「傀儡皇帝」,但李顯偏偏不是很愿意聽武則天的話,他想自己單干。

武則天是李顯的生母,所以當她面對一個不聽話的皇帝時,就像面對一個淘氣的孩子一樣簡單。

你不聽話,我就處罰你。

而不聽話的李顯得到的處罰就是被趕下皇位,廢黜為王,流放到了均州。

被廢黜的李顯離開長安的那一天,李旦作為胞弟,親自為他踐行。

這個一向胸懷大志的哥哥用一種極為復雜的眼神看著自己,什麼也沒說,默默地坐上了去往均州的馬車。

ADVERTISEMENT

(長安城:大明宮)

李顯走了。

但大唐沃土千里,官員數以萬計,國家不可一日無君。

武則天環顧四周,同為自己親生兒子的李旦出現在了自己的視野里。

就這樣,李旦接替了自己哥哥的皇位,成為了大唐帝國的第五任領導人,史稱「唐睿宗」。

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一件事是,李旦這個「領導人」,是被架空了的。

李旦更加明白,自己雖然當了皇帝,但卻是個有名無實的「傀儡帝王」。

他沒有自己的哥哥李顯和武則天撕破臉皮的勇氣,所以他很快接受了武則天的所有安排。

除了每日必須的早朝,李顯大部分時間都被軟禁在皇宮里,他不能出入皇宮,甚至在宮內的行動也受到限制。

表面上,他是尊崇無比的帝王,上朝的時候,自己哪怕輕輕咳嗽一聲,也能把那些俯首跪拜的大臣嚇得瑟瑟發抖,但回到皇宮,回到自己的居所,自己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囚徒。

ADVERTISEMENT

而囚徒,是沒有尊嚴可言的。

這無異于是對一個帝王最大的羞辱。

你可以ㄕㄚ掉我,但是你不能剝奪我管理天下的權力。

李旦忍受了下來。

這個看起來異常隱忍的帝王從來沒有想過當皇帝,他能成為皇帝,完全是機緣巧合,順水推舟。

換句話說,在武則天眼里,這個「傀儡皇帝」的位子誰都可以坐,只是恰好讓李旦坐了而已。

而對李旦自己來說,他一直以來的夢想,只是想好好地活下去罷了。

所以當武則天表示要還政于他的時候,李旦的第一反應不是欣喜,而是懼怕。

他明白自己這個心狠手辣的母親絕對不會大發善心地把權力還給自己,她不過是在試探自己的心意和想法。

所以他連連推辭,表示自己能力不夠,不能勝任。

為了活命,就算是淪喪為一個失去自由和尊嚴的囚徒,他也心甘情愿。

哪怕這個控制他的人,是他的親生母親。

你可以說李旦沒有血性,但我認為,他只是和普天之下的絕大多數人一樣,活在自己的求生的本能之中。

雖然李旦放棄了抵抗,但李氏皇親里敢于反抗武則天的人很多。

霍王李元軌、紀王李慎、韓王李元嘉、江都王李緒等等諸多李氏親貴都舉起了討伐武則天的大旗。

ADVERTISEMENT

他們或是唐高祖李淵的兒子,或是唐高宗李治的兄弟。

在他們眼里,武則天是外戚,并不是李家人。

他們無法忍受一個由李家人締造的王朝最后由姓武的人掌控,所以他們接連起兵,誓要和武則天斗個天翻地覆。

他們有敢叫日月換新篇的斗志,但卻無一例外的都輸給了武則天。

而作為失敗者的他們,同樣無一例外的被武則天屠戮殆盡。

此一役,武則天幾乎將李唐宗室清除個干干凈凈。

這位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冠絕歷史的女政治家的手段和智謀根本不是他們能比擬的。

ㄕㄚ戮不是武則天的目的,她有更為遠大的志向和想法,而這個想法在不久的未來很快就得以實現了。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

(武則天 畫像)

百官勸進,武則天稱帝。

我們不知道當時的大唐臣子們都是怎麼樣想的。

ADVERTISEMENT

也許是迫于形勢,也許是為了茍活,也許是真的覺得武則天可以做這個開天辟地的第一人。

也許他們和李旦一樣,只不過是想在當時那個殘酷無情的政局之下活下去而已。

但他們世食唐祿,世受君恩,就算沒有那些李唐親貴拼死一戰的勇氣,是不是也應該在這江山易主的危急時刻稍微有一點點的臣子氣節?

非常遺憾的是,在武則天一步一步走上皇帝寶座的時候,沒有人一個人敢說一句話。

武則天稱帝了。

李旦終于松了一口氣。

是的,你沒看錯,被自己的母親奪走了帝位,并且被貶為皇嗣的李旦沒有失落,沒有憤怒,而是松了一口氣。

因為在他看來,做一個被武則天控制的傀儡皇帝就像被按在砧板的魚肉,隨時隨時都有可能墜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而乖乖讓出皇位,當一個遠離是非的皇嗣,對他來說實在是再理想不過的生活了。

六年的皇帝生涯,一千八百多個戰戰兢兢的日日夜夜終于結束了,他終于可以如釋重負了。

在這之后,李旦幾乎消失在了大唐王朝的歷史之中。

因為走下帝位的李旦,實在算不上是那個時代中的主角了。

ADVERTISEMENT

如果不是晚年的武則天做了一個讓所有人都出乎意料的決定,也許他會就此被人們遺忘,在歷史的長河中化作一個普通的名字。

從少女時期的顛沛流離,心酸苦楚,到中年時的恃寵而驕,橫行一時,再到晚年的獨掌大權,加封九五。

武則天經歷得太多了,兩個男人共同譜寫了她的愛情故事,而兩位帝王的廢立也見證了這個女政治家在那個男權當道的時代里獨一無二的成功。

但武則天是女皇,不是女神,她也有衰老的一天。

人到晚年的武則天也許對權力早已經釋然,她決定把大唐的命運交還給李氏子孫。

于是她召回了十四年未見的兒子李顯(即當年的唐中宗),并且在一場兵不血刃的政變中把皇位還給了李顯。

這位常年被流放在外的皇帝早就失去了年輕時的那份雄才大略,只短短地在皇帝的位子上坐了五年就撒手人寰。

李顯的妻子韋后是個很厲害的女人,他的厲害之處在于她居然有勇氣照著武則天那一套cosplay,在李顯死后立了李顯的幼子李重茂當皇帝,自己臨朝稱制,把持朝政大權。

野心很大,想法很好。

ADVERTISEMENT

但很可惜,韋皇后不是武則天,也成不了武則天。

大唐臣子的內心早就被那個頤指氣使的女皇武后蹂躪的支離破碎,現在又冒出來一個武則天2.0版本。

是可忍孰不可忍,叔可忍嬸子也忍不了了。

臨淄王李隆基,也就是李旦第三個兒子發動政變,一舉誅滅韋后,脅迫李重茂禪位于自己的父親李旦。

(唐玄宗 畫像)

時隔二十年,李旦重登帝位。

他終于不用再默默隱忍,也不會再是誰扶持上位的傀儡皇帝,而是一個堂堂正正,名正言順的大唐帝王。

但不久之后,他就發現自己雖然擺脫了以前當皇帝被人軟禁和奪走權力的境地,但卻又迎來了和以往截然不同的危機。

這個危機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兒子,幫助自己的李隆基。

重回帝王寶座的李旦想要在有生之年把自己多年來的委屈和不甘化作治理帝國的雄心壯志。

ADVERTISEMENT

而在誅ㄕㄚ韋后的政變中功勛卓著,首當其沖的李隆基則認為自己才應該獲得最大化的利益。

再三思量,一番復雜的心理斗爭之后,李旦還是把皇位禪讓給了李隆基,并且在李隆基的步步緊逼之下,李旦徹底地交出了自己的權力,成為了不問世事的太上皇。

宏圖霸業一場空,歸來已是夢中人。

時至今日,李旦才明白當年自己在長安城外送別自己的哥哥李顯時,李顯看他的眼神中究竟是怎樣的情緒。

那是一種憐憫。

對皇家的皇子們的憐憫。

因為無論是李旦、李顯、還是武則天,乃至后來的李隆基。

他們雖然養尊處優,榮華富足,掌握過權力,有過睥睨天下的時刻,但是他們失去了作為一個普通人最珍貴的東西。

那就是親情。

皇家自古無親情。

母子相殘,父子離心。

骨肉至親,你死我活的爭斗在大唐王朝輪番上演,永不停歇。

這里是大唐帝國,卻也是人性的修羅場。

好人是活不下去的。

而這也許,是素來心慈手軟的李旦,出生在皇家,最大的悲劇。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