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女權等話題是中國近代社會的熱門話題,無論是21世紀,還是上個世紀末,甚至更早追溯至民國時期,都有跡可循。
封建社會里,女性的地位遠遠不如男性,而隨著經過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新三民主義推出,女性等弱勢群體得以擺脫封建觀念束縛思想得以解放。
她們試著不再執著于過去墨守成規地相夫教子,她們開始讀書學習、努力工作從而自力更生,有的還在文化事業上嶄露頭角,這其中就包括才女蘇雪林。
據說蘇雪林結婚36年以來,不與丈夫同寢,一生丁克,這究竟是一位怎樣的新時代女性呢?她的一生又有著怎樣的經歷呢?
思想進步
蘇雪林,1897年出生于浙江瑞安,正值清朝末年,當時絕大多數人們家庭里仍是堅守著傳統封建思想,蘇家也不例外。
蘇雪林從小飽受家族重男輕女思想壓迫、深受「女子無才便是德」等封建教化荼毒,被家里人約束著三綱五常,不能像自己的哥哥弟弟一樣接受私塾教育,也時常被禁足于閨閣之中。
但是老話常說「哪里有剝削壓迫,哪里就有反抗」,蘇雪林不甘屈服于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經常跑出閨閣感受外面的世界,她求知欲強且極為好學,常常跑到哥哥弟弟們所在私塾外偷聽講課。
在她試聽了一兩次后,覺得十分受用、不想每次都只能以這種方式求學,于是她下定決心向祖父提出跟讀私塾的想法,祖父非常欣賞支持她,便托關系找到了私塾讓她讀書求學。
對蘇雪林而言,在私塾講堂的學習生活是充實而又快樂的,書本里的世界與現實世界又是那麼迥然不同,她第一次感受到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也徹底感受認同了文字的魅力。
這讓她思想開始覺醒,也讓她對于文學道路的探索衍生出了極大興趣,她時常記錄筆記、有感而發賦詩作詞,這也塑造了她文學創作的雛形。
後來,蘇家遷至安慶,蘇雪林在日本留學歸來的一位叔叔的影響和推薦下,來到了當地的公立女校—安慶省立女子師范學院就讀,聰明好學的蘇雪林在女校成績極其優異。
于是畢業后,她為了追求更高層次教育實現人生價值,便去到法國留學。
被「拉郎配」
在蘇雪林留學期間,父親、祖母等長輩曾寫信給她謊稱母親病重讓她盡快歸國,她不明白為什麼家里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
同時,也并不知道原來父母瞞著她早就為她物色了一位名叫張寶齡的男子,準備召回她與其完婚。
迫于父母的壓力,也不想背負不孝罵名,她還是聽從了父母的話歸國,可一回家發現父母親騙了自己后,悔恨交加,準備離家出走。
但當時自己的父母親戚、張家的父母都在場,并沒有留給她逃脫此次包辦婚姻的機會。
蘇雪林望著斯文木訥同時還有點內斂柔弱的張寶齡,怎麼都升騰不起男女之情更別提發展到談婚論嫁了,心情郁悶到了極點。
但在雙方長輩多次催促、軟硬兼施的言語下,蘇雪林還是心有不甘地嫁給了張寶齡。
張寶齡是標準的「理工男」,他從事物理學的研究工作,家境殷實,長相清秀,文質彬彬。
按理說,這樣一位杰出的青年才俊應該廣受女人青睞才是,但蘇雪林卻對他絲毫「不感冒」,兩人也有著無法逾越的思想代溝也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
蘇雪林喜好文學和藝術,是典型的民國文藝女青年,當蘇雪林每每提出關于詩詞佳句,文人語錄問題時,張寶齡卻總是答非所問,言語多有敷衍。
又像是對文學一竅不通,這讓蘇雪林每次都對他的表現充滿失望和悲哀。
更讓蘇雪林忍受不了的是,張寶齡思想守舊,讓她下廚做家務、讓她學女工做衣裳,經常因為蘇雪林有丁克思想而責備她,怪她自私,甚至為了一丁點意見不合就冷戰。
蘇雪林一想到張寶齡本就是父母以郎配形式「招來」的夫婿,兩人也沒有任何感情基礎,婚后的生活每一天也都是煎熬,就很絕望,于是很快兩人因為工作、性格等原因分居了。
晚年釋然
分開后的蘇雪林將全身心投入文學作品創作,沒有了家庭帶給她的思緒困擾,她創作得越來越勤,作品數也越來越多,同時她有著豐富的學識和經歷,這也讓她作品的質量越來越高。
就這樣,兩人的后半生基本上未曾見面,每次都是以書信往來,內容也僅僅寥寥數語寒暄。
1961年,張寶齡逝世,距離兩人結婚之日已有整整36年,荒唐和遺憾的是,兩人結婚多年以來,從未有過夫妻同房,因此無兒無女。
張寶齡自己也只是將侄子過繼到自己家認作干兒子,并沒有留下任何念想,只是雙方仍保持著法定的夫妻關系,直到張寶齡去世。
而張寶齡至死都沒有開口提妻子蘇雪林,蘇雪林得知丈夫去世的消息后,也并沒有表現得過于悲傷,相反她倒是表現得很平靜。
不過有心人士還是從她微微流淚的面頰中猜測到了她的真實想法:也許,蘇雪林這個名字,這個人,此刻才真正恢復自由之身。
外界很多人士甚至蘇雪林的圈內好友也多問及她與丈夫的感情時,她的言辭多有回避,不愿提及。
直到在她102歲生命的最后階段時,她才坦然說道:「我有文學藝術相伴為樂,又何必尋那婚姻愁苦?」,字字鏗鏘有力又顯得惆悵感傷,聽得人們紛紛感嘆。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她這番震驚世人,發人深思的話,這讓她從百年孤獨中探尋到了人生的真諦。
1999年,蘇雪林在成大醫院徹底閉上了雙眼,安詳地走完了一生,也因為膝下無子女,蘇雪林的喪事都交由朋友操辦,就這樣送別蘇雪林后,她又可以在另一個世界追尋自己心中所愛了又可以重新做回真正的新時代女性了。
小結:
蘇雪林思想進步前衛,而她身邊的親人、愛人卻不理解她甚至容不下她、排斥她,而蘇雪林卻不甘向傳統觀念與守舊思想妥協,她奮起反抗,著實讓人敬佩,她是真正意義上的女權發起人,杰出的女性人物。
她盡管犧牲了個人感情,但卻成全了心中的文學夢想,創造無數文學作品貢獻社會,她的偉大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