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我不想寫作業」三流父母強硬,二流父母講道理,一流父母值得學
2022/05/17

ADVERTISEMENT

孩子一句「我不想寫作業」,老父親老母親們,心態是不是都要崩了?

首先表明個態度, 父母沒有三六九等之分,他們想盡各種辦法讓孩子學習,都是因為他們愛孩子,希望孩子少走彎路、多一條好走的路。

只是, 父母的教育方式,卻有等級之分。

這個等級之分,直接決定了親子關系、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包括孩子的學習力!

所以,有的孩子優秀,有的孩子,卻處處讓父母操碎了心。

「我不想寫作業」這個話題,父母們的回答,就已經拉開了孩子的距離。

01 末流教育

這一類父母,會選擇直接放棄。

小編國中有一位同學,就非常可惜,她成績非常優異。那段時間學校非常流行《狼的誘惑》類似的言情小說,她也沉迷了。

不想寫作業、不愿學習,就想看那些言情小說。她的父母并沒有管她,因為

ADVERTISEMENT

父母覺得,兒孫自有兒孫福,管太多也不合適。

隨后等來的,便是同學成績的一落千丈, 父母也管了幾次,但是效果不大,然后父母就直接放棄了。

現在,這個同學最厭惡的,就是言情小說。因為, 她長大后才明白,自己被言情小說給耽誤了。

其實,這一類父母還是不少的。他們會覺得,孩子該順其自然地長大。

只是,最終孩子會成長為什麼樣子,誰也不知道,得看娃的造化,但大多數,都處在了社會的底層。因為,孩子連學習的苦都沒能堅持吃,連基本的誘惑,都沒能自制得住,到了社會上,再也沒有那個條件去吃學習的苦了,只能去吃生活的苦,。

02 三流教育

三流父母:「快去給我寫作業,別那麼多廢話,作業要是不寫完,我就……」

這樣的父母,是否很熟悉?我們的父母,作為父母的我們,或許就屬于這三流父母。

ADVERTISEMENT

打罵、吼叫、責罰,這些都是孩子難以承受的。

原本孩子就不喜歡學習了,現在連父母都不喜歡了,那麼 等待孩子的,便是自卑、厭學,以及不可逆的親子關系。

03 二流教育

二流父母:「不學習,未來沒有出路。好好學習,以后就能上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

這些話,都是成年人的痛,但是,孩子不懂。

再大的道理,到了沒有任何經歷的孩子面前,就是對牛彈琴。他們只會覺得厭煩,就如曾經的我們,非常厭煩父母不斷給我們講道理一樣。

如今,我們又成為了父母曾經的模樣?

04 一流教育

前面幾種教育方式,小編就不多說了,家長們知道這樣不合適就對了。

我們的重點,是學習如何越來越接近、甚至達到一流教育的水平。

《奇葩說》詹青云,這個90后女孩用溫柔的辯論方式,驚艷眾生。

ADVERTISEMENT

只是,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哈佛大學法學博士的她,自小就非常愛看書,但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成績就非常不好,屬于倒數水平。甚至,老師還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罵她笨。小小年紀的她,很傷心。

她能逆襲,父母的「一流教育」功不可沒。

給出鼓勵

成績差、老師嘲諷,詹青云很傷心。她的媽媽對她說:「 媽媽找人給你算過了,到了四年級,你就會成為全校最棒的學生!

她有了信心,只是四年級的她,依舊平平。

媽媽再告訴她:「 媽媽重新給你算了,能成為年級第一,是在初一。」

就這樣, 在母親「謊言」的鼓勵下,高二那年,她成為了年級第一。

媽媽說:「你看,媽媽算得多準!」

詹青云學生時代有6次轉學經歷,每次轉學對其成績都有很大的影響,也經常被老師打擊。

ADVERTISEMENT

但是, 她的父母永遠給她鼓勵,將她拉出痛苦的泥潭,重獲希望。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效應叫做 「巴納姆效應」,是指 人非常容易接受外來信息的暗示。

父母說孩子笨,孩子會覺得,自己真笨,從而變得不自信。

但如果家長給孩子鼓勵,說孩子會成為第一,那麼孩子就會接受這種暗示。而這種 積極正面的暗示,會給孩子力量與信息,繼續前行。

做好榜樣

詹青云真的很愛看書,在《奇葩說》中,她總能引經據典。

4、5歲時,她就能給鄰居、孩子講四大名著。

她母親認為,再窮也不能窮教育。于是,花了很多錢給她買書,后來甚至直接將她扔在書店看書。哪怕是看武俠小說,也不限制她。

爸爸想「騙」她出去旅游,最好的誘餌,也是講書,她非常喜歡聽爸爸講金庸。

父母愛看書、陪她看書,成就了她愛看書的好習慣。

ADVERTISEMENT

父母作為孩子兒時最常接觸的人,其 「榜樣效應」直接決定了孩子的習慣。

和小編國中同學愛看言情書不一樣的是,同學的言情書只是消遣,并沒有形成沉淀,也沒有很深刻的文化底蘊。在看書方面,她的父母也沒有給到她很好的指引,甚至交流。

愛玩手機的父母,也會收獲一個愛玩手機、愛看電視的孩子。

但是,愛看書、愛給孩子講書的父母,大多會收獲一個愛看書的孩子。

看書如此,其他各方面的榜樣效應,也是如此。

因材施教,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有太多家長,將「因材施教」這個任務交給老師來做。

只是,一個班上數十個學生,老師一個一個因材施教?想多了。

ADVERTISEMENT

對于孩子而言, 最好的因材施教者,其實是父母,因為父母對于孩子的了解,足夠多。

詹青云父母的教育方式,不一定適用于每一個孩子,但是, 做好榜樣、給孩子鼓勵,卻是每一個家長都該對孩子實施的教育。

小編寄語

在這樣的教育中, 孩子活成了自己,卻也收獲了自律、自信、學習力、好的學習習慣等等。

這時候,還需要再去和孩子糾結「我不想學習」、「我不想寫作業」這個話題嗎?

并不會。

好的教育,不只是給孩子正能量、積極的情緒,父母也得參與其中!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