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北京挖出「韋小寶」墓,四品文官梳著明代髪髻,卻身穿大清龍袍,轟動考古界
2023/01/15

ADVERTISEMENT

北京挖出「韋小寶」墓?

世上真的有韋小寶這個人嗎?

北京石景山挖出一具清朝干尸,讓所有考古人員都懷疑此人就是韋小寶。

因為他明明是四品文官,卻穿著一品武官的衣服,官服下還藏著一身龍袍。

更讓人奇怪的是, 龍袍是清代的,他的頭髮卻梳成了明代的發髻。

那麼,這個一身充滿矛盾的清朝干尸究竟是什麼人?

難道真的會是韋小寶嗎?

北京石景山神秘清墓

2006年5月,北京石景山一處工地上的工人們為了趕工期,正在頂著大太陽忙來忙去,大家心里都不免有些浮躁。

而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卻讓這些心中浮躁的工人們,瞬間「冷靜」下來。

工地上有幾個工人分別駕駛著挖掘機刨土,周圍還有手拿鐵鍬的工人時刻關注。

ADVERTISEMENT

其中一輛挖掘機在挖到地下4米深的地方時,在一旁的工人突然注意到,挖掘機鏟斗上帶出來的泥土不是常見的黃褐色,而是黑白兩色的。

工人從沒見過這麼古怪的泥土,就在這時,挖掘機忽然停止了作業。原來是挖掘機駕駛員感覺鏟斗挖到了什麼堅硬的東西,根本挖不動。

工人們便揮舞著鐵鍬朝著挖掘機挖不動的方向繼續挖,很快,他們眼前就出現了一塊巨大而堅硬的木板,下面似乎還有個又長又方木箱一樣的東西,工人們看到的第一眼就很肯定那是個棺材。

工地上頓時被工人們圍了個水泄不通。不是所有人都有公德心,這些工人之中就有人見財起意,決定將棺材里的陪葬品都拿出來,在場所有人「見者有份」。

在他的帶動下,現場包圍過來的人更多了。但是如何才能打開棺材,卻讓他們犯了愁,棺材實在太結實了,他們動用工地上的工具才撬開。

ADVERTISEMENT

棺材撬開后,一股刺鼻的氣味撲面而來,嗆得人直咳嗽。大家壯著膽子往棺材里看了一眼,赫然看到了一具身穿清朝官服的黑色干尸。

這模樣跟恐怖電影中的僵尸太像了,不少人都被嚇壞了,不敢靠近,但也有膽子大的人趁這機會上去把棺材里的陪葬品都拿出來,然后又將棺材蓋好埋回去,沒事人一樣離開了。

但終究是紙包住火,第二天當地的警局和文管所就收到了消息,警方負責將那些私自拿走古墓文物的人抓捕歸案,文管所的專家們就負責調查那具干尸。

考古專家到了工地現場才發現,由于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不光是陪葬品都被順走了,連墓室也被破壞得看不出來了,根本沒有辦法對墓主人的身份進行辨別。

好在,專家們在挖出來的棺材頭上發現了一行血紅的古字,寫的是

ADVERTISEMENT

「皇清誥授中憲大夫黜(chù)吾黃公之靈柩」,揭示了墓主人身份是 四品文官

但是令專家們納悶的是,墓主人既然是四品文官, 為何棺中的遺骸穿的卻是一品武官的衣服呢?

真的是韋小寶?

北京石景山工地挖出「韋小寶」墓,墓主人身為四品文官,卻身著一品武官的衣服下葬,前后矛盾,讓考古專家們百思不得其解。

棺材里的遺體身高在1米7左右,雖然因為之前人們的擅自挖掘和開棺,被迫暴露在空氣中,但當專家們趕來時,棺中的遺體保存依然十分完整,身上皮膚很有彈性,五官也很清晰。

ADVERTISEMENT

他所用的棺材材質是上品,棺中原本也該放有不少陪葬品,只不過如今都被人拿走了,加上墓室也遭到了破壞,專家們不好立刻判斷他的身份,只能根據棺材頭上的一行血紅的古字進行判斷。

上面寫著「皇清誥授」,說明墓主人是清朝人,「中憲大夫」恰好是清朝的正四品文官,而剩下的「黜吾黃公」指的應該就是墓主人的名號了,他的名字應該是「黃黜吾」。

按理說,不管在過去的哪個朝代,從皇帝到官員都要穿著與身份品階相符的衣服,一旦僭(jiàn)越,很有可能會招致殺身之禍,而且古人一般都是很講究這些的,輕易不會犯錯。

尤其是清朝時期,等級制度十分森嚴,人們平時連話都不敢亂說,更別提隨便亂穿衣服了。

既然如此,棺中的遺體身上穿的文官補服圖案,就應該是與之對應的飛禽。

ADVERTISEMENT

但是專家們仔細查看了遺體的官服,發現上面的補服圖案是麒麟。這表明墓主人不僅是一位清朝武官,還是正一品的官階。

從四品到一品,這之間的等級相差太大,無論是四品的官身穿一品的官服,還是反過來,都顯得十分奇怪。

為了查清這具遺體的身份,專家們決定先在古籍史書中尋找。然而大家查遍了能找到的資料,卻始終沒有看到相關的記載。

難道說此人生前官職不低,卻一直默默無名嗎?

專家們一時摸不到頭緒,就有人想到了《鹿鼎記》中的韋小寶,還開玩笑說: 「我們不會是挖到了韋小寶吧?」

不過韋小寶是小說杜撰人物,這具遺體卻是真實存在過的,他究竟是什麼人呢?

ADVERTISEMENT

專家們百思不得其解時,接著又發現了另一件讓他們十分震驚的事。

他們在對遺體進行檢查時,發現遺體的左腳竟然生有6個腳趾,而且身上穿的衣服不止一件,在藏青色的官服下還套著另一件衣服,只不過為了不破壞衣服的完整性,他們沒有貿然將外衣脫下進行研究。

如今外面的官服已經被妥善取下來,能夠看到穿在里面的衣服了,專家們卻在看過去的第一眼就愣住了—— 這具遺體 的官服下面,竟然穿著一件龍袍!

而另一邊仔細清理遺體棺槨的考古人員也有了發現,棺材中的陪葬品雖然基本都拿走了,但是他們卻 從底層清理出了一件衣服,居然也是一件龍袍!

考古專家現場調查過,被破壞的墓室規格并不高,更算不上奢華,這說明墓主人身份可能并不高。但是一個身份不高的人,又為何能夠用兩件龍袍陪葬呢?

ADVERTISEMENT

「我是被廢黜的皇帝」?

北京石景山工地挖出「韋小寶」墓,墓主人竟然身穿龍袍下葬,而且龍袍還不止一件。

專家們首先對棺中發現了兩件龍袍做了鑒定,結果發現 這兩件龍袍都是宮廷出產的珍品,繡著的圖案上每條龍都有五爪,用的還是金絲線,做工非常精致,不可能是民間仿造的。

那會不會是皇帝賞賜的龍袍呢?在清代歷史上,這樣的事情有過很多次,皇帝將用過的舊物賞賜大臣,這種行為被稱之為「遺念」,是一項難得的殊榮,每一次「遺念」都會被記錄在冊,其中可沒有「黃黜吾」這個名字。

專家調侃說他們挖到的是「韋小寶」,這只能算是笑談,但隨后專家們發現,這具遺體還真有可能是一個「韋小寶」式的人物。

當時專家們正在對遺體的頭部進行清理,他們發現這具遺體的髮型并不是清朝人最常見的「辮子頭」

ADVERTISEMENT

他腦后的頭髮竟然梳成了一個小發髻,屬于典型的明代髮型。

要知道,清朝是中原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王朝。

清廷為了加強對百姓的統治,就頒布了一個「剃頭令」,要求所有人都要將腦門剃光,只在后腦蓄發留辮,作為歸順的標志之一,當時還有個「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的口號。

人們為了保命,只能按照他們說的做。後來,這樣的辮子頭就成了清代人的象征之一。

只不過也并非所有人都選擇了妥協,當時也有不少人堅決擁護明朝,拒絕將前額剃光,就算被人發現會被抓去砍頭。

所以,這具干尸竟然能以發髻的形式進行下葬,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專家也說不明白,可能只有搞清楚這具干尸的身份才能揭開了。

雖然在史書古籍上找不到這位「黃黜吾」

ADVERTISEMENT

,但這并不妨礙考古專家根據蛛絲馬跡,對干尸的身份進行猜測。

專家在棺中找到了幾枚康熙年間的銅錢,這就說明墓主人至少是康熙在位時期的人。 而「黃黜吾」這個名字,如果倒過來念就是「吾黜皇」,或許可以理解為「我是被廢黜的皇帝」。

結合這兩點,專家們真找到了一個符合條件的人選—— 康熙的父親順治。

順治因為愛戀董鄂妃,在她死后悲痛得不能自已,一度產生了出家的念頭,還曾有過剃度。「順治出家」,也是清宮留下的四大奇案之一,有人說他葬在了清東陵,也有人表示反對,直到今天學術界還有不少爭論。

此外,對遺體的長相復原圖顯示,此人與康熙的畫像長得十分相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