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南極磷蝦多達10億噸,沒有滅絕風險,為何科學家都很關注它?
2021/12/30

ADVERTISEMENT

寒冷的南極並非是生命的禁地,這裡生活著許多生物,憨態可掬的企鵝,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藍鯨,海豹和海鳥們也在這裡覓食,儲存能量。而南極生機勃勃的背後,離不開一種小動物的生存:南極磷蝦。

磷蝦,雖然名字帶有「蝦」,長相也非常像蝦,但它們並非蝦,而是一種甲殼類生物,全球一共有80多種磷蝦,一般我們所說的磷蝦,是指南極大磷蝦。

磷蝦生態鏈

南極大磷蝦是磷蝦中個頭較大的品種,即便如此,它們的體型也不過只有42mm-65mm,在海洋中非常不起眼。

ADVERTISEMENT

磷蝦之所以引發全世界人們關注的原因,是因為它們數量實在是太多了,根據目前最保守的預估,南極磷蝦的產量為:6.5億-10億噸,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物種之一。尤其是磷蝦喜歡群居的天性,又讓它們成為海洋中不可忽視的群體,科學家曾經觀察到水面下綿延450平方公里的磷蝦群,在磷蝦群非常聚集,同時又靠近海面時,即便是在太空中也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數量多又喜歡群居的磷蝦,成為了南極生態鏈的關鍵物種,可以說整個南極的生態鏈都離不開南極磷蝦,帝企鵝甚至為了它,甚至選擇了在最寒冷的冬季產卵孵化。

ADVERTISEMENT

帝企鵝會選擇在南極冬天到來之前產卵,而冬季的南極溫度可以低至零下60℃以下,生存環境非常艱難,雄性企鵝需要冒著嚴寒孵化幼崽。而如果選擇在夏季孵化幼崽,帝企鵝就會輕鬆很多。

之所以帝企鵝選擇在冬季孵化幼崽,是因為等到幼崽孵化並長大時,此時剛好趕上了南極的夏季,迎來磷蝦大爆發,海洋中豐富的磷蝦資源會為剛學會獨立生存的帝企鵝提供充足的食物,存活率大大提高。反之在夏季孵化的帝企鵝,等到帝企鵝具有生存能力時,南極也會迎來冬季,磷蝦數量大大減少,根本無法支撐幼崽的存活。

(粉紅色是企鵝的糞便,這些粉紅色來源也是磷蝦)

除了企鵝之外,生活在南極的鯨魚,尤其是須鯨更是要依賴磷蝦為生,這是因為須鯨沒有成形的牙齒,不具備咀嚼能力,無法吞噬體型較大的生物,只能依靠小魚小蝦生存。

ADVERTISEMENT

而磷蝦不僅數量多,而且又喜歡群居生存,非常適合須鯨捕食,所以生活在南極的藍鯨和座頭鯨們,都會將磷蝦當作主食。

在南極的生態鏈中,各種海洋生物們不是吃磷蝦,就是捕食吃磷蝦的,比如:企鵝吃磷蝦,海豹吃企鵝。而這也就意味著南極磷蝦數量的波動,將會直接影響當地生態鏈的健康運轉。

固碳小能手

磷蝦不光是「捨己為人」,為南極生態鏈提供飼料,而且還是固碳小能手。

在海洋中,浮游植物會通過光合作用捕捉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南極磷蝦會通過攝食浮游植物獲取能量,用于生長。南極磷蝦在生長過程中,部分有機碳會隨著糞便、蝦殼和屍體等沉入到海底,被海底儲存起來,不再釋放到大氣層中,這就是「固碳」。

ADVERTISEMENT

單只磷蝦雖然個頭較小,但是數量繁多的磷蝦每天會產生大量糞便,雖然99%的糞便會被深海動物吃掉,但是仍舊有1%的糞便會被封存在海底之中,據專家估計,僅僅在南大洋邊緣的海域,磷蝦糞便每年就可以從大氣中固碳3900萬噸,這些碳可以在海底固存幾百年,減緩全球變暖的發生。

磷蝦的開發

磷蝦數量如此豐富,並且又喜歡成群行動,因此人類也盯上了它。據估算,南極磷蝦總量在6.5億噸-10億噸,每年可捕撈量為 6000萬-1億噸,相當于全球一年海洋捕撈的總產量。

在上個世紀70-80年代,以蘇聯為首的國家就開始對南極磷蝦進行大規模商業化捕撈,最早年產量可達48萬噸。

現如今,挪威、日本、美國,韓國以及中國等20多個國家也加入了南極磷蝦捕撈隊伍。

ADVERTISEMENT

不過南極磷蝦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它的種群數量不僅受到人類捕撈量的制約,還受到全球變暖的威脅。

研究發現,從上個世紀70年代至今,西南極海域的磷蝦豐度顯著降低,而這也是商業捕撈的主要區域。西南及海域是企鵝和鯨魚傳統的繁殖區域,當這裡的磷蝦數量減少後,也會引起這些生物群的連鎖反應,它們已經開始離開自己的傳統繁殖地,遷徙到更南的地方繁衍,儘管如此,一些種類的企鵝數量仍舊在減少,其中阿德利企鵝已經減少了60%。

10億噸的磷蝦確實是一種誘惑,但是在誘惑面前如何合理利用資源,也是我們當今需要解決的問題,尤其是面對磷蝦,這是因為它是當地生態鏈的關鍵物種,一旦處理不好磷蝦捕撈量,南極生態也會岌岌可危。

為了規范管理南極海域漁業,保證當地生態系統正常運行,1982年時南極洲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委員會(CCAMLR)成立了。

全球各國捕撈磷蝦是有捕撈限額的,限額標準是該保護委員會設定的,嚴格根據CCAMLR制定的養護措施,參與磷蝦資源和生態系統的科研評估,捕撈量也是按照相關標準進行。

這也是為什麼南極磷蝦雖多,但並未加大力度捕撈的原因。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