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近現代史中,蔣中正無疑是一個無法忽略的人物,作為國民政府的領導者,他曾經對中華近現代的發展進程產生過重大影響。
蔣中正的軍政生涯跌宕起伏,堪稱傳奇。他的感情、婚姻生活同樣是豐富多彩,引人注目。
蔣中正與結髮妻子毛福梅等人的感情糾葛,讓人詬病他的薄幸無情。
不過,據蔣中正的第三任愛人陳潔如回憶說: 「蔣中正和毛福梅新婚前兩個月是蜜月期。」這讓蔣中正與結髮妻子的感情又多了一層撲朔迷離。
蔣中正
包辦婚姻,釀造悲劇
蔣中正1887年10月出生于浙江奉化溪口鎮。祖上經營販鹽、釀ㄐ丨ㄡˇ生意,在當地頗有名望。父親蔣肇聰更是經商有道,將具有專賣權的「玉泰」鹽鋪經營得紅紅火火,成為當地的富裕人家。
蔣中正下面還有一個弟弟和二個妹妹,作為長子,自然就被父母寄予了厚望。蔣中正從小聰慧好學,在私塾中接受了良好的啟蒙教育,打下了扎實的國文功底。
在蔣中正七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家庭遭受打擊。幸好多年生意積累,家底殷實,尚不至于家道中落。母親獨自操持家業,供蔣中正繼續學業。
蔣中正性格頑劣,喜好結交三教九流。母親擔心他誤入歧途,加之家族急需傳宗接代,于是,為蔣中正張羅一門親事便提上了日程。
蔣中正與結髮妻子毛福梅
1901年,蔣中正的表舅陳春泉替他介紹了毛福梅。
毛福梅出生于1882年,父親毛鼎秋也是一名成功商人,在奉化巖頭村算得上是大戶人家。毛福梅沒有上過學,從小纏足,接受的是「三從四德」的傳統教育。
毛鼎秋與陳春泉是世交,對蔣家也是有所耳聞,兩家也算是門當戶對。聽說蔣家前來提親,也就爽快地答應了。毛福梅比蔣中正大了5歲,不過「女大男小」在舊社會也是普遍現象。
就這樣,僅憑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從未謀面的蔣中正和毛福梅就被包辦成夫妻了。
兩人成婚當天,蔣中正就鬧出了一場大笑話。
當迎接新娘的花轎到達家門前時,喜炮四起,吹吹打打好不熱鬧。不料迎親的新郎蔣中正把新娘晾在一邊,突然竄向天井和一幫看熱鬧的小孩一起撿起爆竹蒂子來。
毛福梅
14歲的蔣中正還是少兒心性,把圍觀的親友驚得目瞪口呆。奉化民間認為「新郎撿蒂頭,夫妻難到頭」,蔣中正此舉是很不吉利的。
轎中的毛福梅心里一沉,不由得蒙上了一層陰影。母親王采玉更是被氣得渾身發抖,流著眼淚大罵蔣中正,眾人好聲勸慰,才把結婚儀式走完。
據說,新婚當晚,蔣中正賴在書房里睡了一晚,讓毛福梅獨守空房。
按習俗,成親后的正月初二,新女婿要到岳父家拜年。王采玉準備了一大堆禮物,讓佃戶挑著,一大早就催促蔣中正出發,并叮囑他要好好表現。毛鼎秋一家也忙著ㄕㄚ雞宰鵝,迎接女婿上門。
蔣中正
從溪口步行到巖頭正常需要三小時,中飯前趕到是沒有問題的。可毛鼎秋等到太陽快落山了還不見貴客上門,請來作陪的客人紛紛告辭,讓他十分尷尬。
原來,蔣中正一路走,一路玩,快到巖頭鎮時,看到路邊在耍花燈,很是熱鬧,就混入人群中玩了起來。等花燈隊伍到達毛家祠堂時,大半天已經過去了。
毛鼎秋火冒三丈,當著眾人的面,狠狠地責罵了蔣中正一頓。
蔣中正臉面全無,但他也不是省油的燈,當即把禮品往門前一放,帶著佃戶轉身離去。
蔣中正回到家后,不免又被母親訓斥了一番,他對毛福梅更加沒有了好臉色。
蔣中正
很多人認為蔣中正從始至終都對毛福梅沒有絲毫感情,整個包辦婚姻完全是一場悲劇。
其實,感情是很復雜的,據蔣中正第三任愛人陳潔如回憶,毛福梅曾經對陳潔如說過: 她與蔣中正之間也有過短暫的甜蜜生活。
新婚前兩個月,蔣中正帶著她去山上散步,采摘野花送給她。也帶著她坐上竹筏沿著村前的小河漂流,兩人在岸邊戲水,她是感覺很幸福的。
可是王采玉是一個很封建保守的婆婆。婆婆指責毛福梅過多的拋頭露面,貪圖玩樂讓蔣中正荒廢了學業。有時毛福梅在家里大笑幾聲都會遭到婆婆的喝斥。
毛福梅只得收斂起鋒芒,專心操持家務,全心照顧好丈夫。 短暫的蜜月期如曇花一現,只能留在她的記憶之中了。
陳潔如
毛福梅從此變得沉默寡言,性格越來越內向。家里剛有的熱鬧氣氛頓時緊張了起來,蔣中正與她之間的裂痕也隨之加深。而毛福梅對這一切是有苦難言,只能在內心承受著折磨和煎熬。
1903年,蔣中正赴寧波趕考,盡管毛福梅每天上香跪拜,祈求菩薩保佑丈夫金榜題名,可蔣中正還是名落孫山。
9月,蔣中正進入鳳麓學堂準備復讀,他將妻子一起帶到了奉化縣城。
一方面是方便照顧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讓毛福梅在新女校學習文化。
盡管坐在教室后面,與一幫10來歲的小朋友一起上課,令20出頭的毛福梅有些尷尬,但她還是靜下心來認真識字,與老師和同學們相處得不錯。
蔣中正、毛福梅一家
這段陪讀生涯,雖說不上甜蜜,但也是她為數不多能與丈夫朝夕相處的時光。蔣中正受新思潮影響,痛恨滿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再也無心科舉,1906年4月,蔣中正東渡日本清華學校留學,結識了陳其美等人。
回國后進入保定陸軍學堂學習炮兵,畢業后參加辛亥革命,受到孫中山賞識,從此平步青云。
蔣中正常年奔波在外,很少回家。毛福梅返回到蔣家,全心幫助婆婆操持家務。
偶爾也有丈夫的消息傳來,比如1910年,蔣中正在光復浙江的戰斗中表現出色,升任團長。
1913年,攻打江南制造局失敗,逃亡日本;1924年,任黃埔軍校校長;1926年,蔣中正當上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和國民黨主席,達到了權力的頂峰……
毛福梅故居
毛福梅雖與丈夫聚少離多、鮮有交流,但從內心關心著丈夫的安危和進步。
得知蔣中正功成名就之后,毛福梅十分歡喜,她盼望著丈夫能衣錦還鄉,把她接到身邊團聚。
可現實是殘酷的,毛福梅確實見到了闊別已久的丈夫,可她接到的是一紙失婚的休書。毛福梅如遭晴天霹靂,瞬間墜入了深淵。
蔣中正
新歡不斷,被迫隱忍
蔣中正在政治上善于投機鉆營,冷酷無情。在感情生活上也是如此,他從來就不是專一重情的男人。
在公開的資料中,蔣中正共有過四任妻妾。
蔣中正有逛青樓的愛好,1916年,蔣中正認識了蘇州歌女姚冶誠,兩人迅速陷入了熱戀之中。
姚冶誠與蔣中正同歲,原本家境富裕,因父母早亡,孤苦無依,只得匆匆嫁為人妻。無奈丈夫太不成器,染上丨ㄢ癮敗光了家產,將姚冶誠賣入了青樓。
遇到蔣中正后,姚冶誠認為找到了真愛。當時蔣中正尚未發跡,因參與反軍閥的運動被追捕,整天東躲西藏,姚冶誠將自己多年的積蓄拿出來資助蔣中正。
蔣中正很是感動,后來有所起色時,為姚冶誠贖了身,私下納為妾室。
姚冶誠
毛福梅對此有所耳聞,但也是無可奈何。姚冶誠沒有生育,她把蔣中正的養子蔣緯國帶在身邊,視若己出。蔣緯國是蔣中正好友戴季陶和一名日本女子所生。
蔣緯國與姚冶誠長年生活在蘇州,成年后還算孝順養母,1949年,他把姚冶誠接到台灣養老。
1966年,姚冶誠在台中去世。為顧及影響,蔣緯國秘密為她主持了葬禮。
相對于姚冶誠的低調和平淡,蔣中正的第三任愛人陳潔如就要高調許多。
陳潔如原名陳鳳,1905年出生于上海,比蔣中正小18歲。父親陳鶴峰是一名紙商,家境優越。因為好友朱逸民成為了張靜江的填房,陳鳳常去張家串門。
1919年暑假,她在張家偶遇了前來做客的蔣中正。 蔣中正對她一見鐘情,軟磨硬泡地展開了追求,曾經拿刀子要寫血書以表達愛心,終于贏得了陳鳳的芳心。
陳潔如與蔣中正
蔣中正在訂婚儀式上親自為陳鳳改名為陳潔如。
1921年12月5日,16歲的陳潔如與34歲的蔣中正在上海永安大樓舉行了隆重的婚禮。婚禮儀式中西合璧,很是正規,蔣中正對新娘鄭重承諾: 「除你之外,我永遠不會愛上別的女人。」
婚后他們按習俗回到了溪口鎮,當毛福梅在大門前看到青春洋氣的陳潔如時,只是在心底長嘆了一口氣,平靜地接受了現實。多年逆來順受的生活,讓她不再對丈夫的感情有任何奢望。
毛福梅大度寬容地接納了陳潔如,陳潔如也算知書達禮,對毛福梅尊敬有加,兩人無話不談,相處得比較和諧。毛福梅的兒子蔣經國去上海上學時,一直是陳潔如精心照顧的。
陳潔如
此后,蔣中正的仕途步入了快車道,迅速竄升。從蘇聯訪問回來后,他被孫中山委任為黃埔軍校校長,一時風光無限。他將毛福梅和姚冶誠留在老家,只帶了陳潔如前去上任,可見陳潔如還是很受寵愛的。
然而,好景不長,六年后,蔣中正遇到了出身更為高貴的宋美齡,市井平民出身的蔣中正想要穩固地站在權力頂峰。
與「四大家族」聯姻無疑是唯一的捷徑。可宋美齡沒有毛福梅那般大度,她的先決條件就是蔣中正要與之前所有的女人一刀兩斷。
于是,蔣中正哄騙陳潔如: 他與宋美齡只是政治婚姻,陳潔如先去美國念書,5年后定當接她回來還以名份。
陳潔如信以為真,1927年8月登上了去往美國的輪船。
宋美齡
不料,在途中就在廣播中聽到了《蔣中正啟事》: 「本人中正已與原配毛氏正式失婚,其他兩氏,本無婚約,現在脫離關系……」陳潔如得知被騙,但也無力回天。
好在蔣中正托人送來一筆巨款,讓她在美國衣食無憂,安心修完了哥倫比亞大學的碩士學位。
陳潔如沒有再婚,解放后回上海擔任政協委員。1961年,周總理特批她去香港定居,蔣經國為她在九龍買了一套豪華公寓養老。
1971年2月,陳潔如中風去世。她在臨終前給蔣中正的一封信中道盡了心中的委屈和寂寞。
2002年,養女陳瑤光將她的遺骨遷移回上海安葬,也算是魂歸故里了。
陳潔如
登報離異,ㄙˇ于非命
1927年8月,蔣中正回鄉向毛福梅提出了失婚的要求。毛福梅如遭五雷轟頂,堅決不同意失婚。
此時,蔣母雖不在人世,但周邊的族人都認為毛福梅上敬長輩,下育兒子,勤儉持家,一切無可挑剔,不應該被休。
蔣中正只得請來舅父、舅母出面做工作。最終,毛福梅以「失婚不離家」為條件同意失婚。
雙方在奉化縣政府辦完手續后,蔣中正登報三天宣布失婚消息,才得以正式向宋家求婚。
蔣中正
1927年12月1日,蔣中正與宋美齡在上海舉行了西式婚禮。婚后,蔣中正不僅在政治和經濟上得到了各大家族的支持,穩固了權勢、地位,宋美齡個人的表現也為他加分不少。
1943年,宋美齡在美國國會的一場演說技驚四座,圈粉無數,成功地為蔣中正贏來了美國的支持。
2003年,106歲的宋美齡在美國紐約逝世,成為蔣中正四個妻子中最長壽的一個。
毛福梅失婚后仍居住在豐鎬房老宅,蔣中正定期供給生活費,當地族人和親朋也把她當成蔣家一分子看待。有時蔣中正還會帶上宋美齡回去探望前妻。
蔣中正與宋美齡婚禮
宋美齡會送上人參、貂皮等貴重禮物,毛福梅也會做上雞汁芋頭等豐盛飯菜來招待他們,三人還能和平共處。可是大多時候,毛福梅只能獨自一人在佛堂前念佛誦經、以尋求心靈的平靜。
與其他的妻子沒有子嗣不同, 毛福梅最大的幸福是替蔣中正生下了唯一的兒子——蔣經國,成功地延續了蔣家的血脈。蔣經國1910年出生在溪口,兒子的平安、進步成了毛福梅最大的精神寄托。
后來蔣經國成功接班蔣中正,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毛福梅才是四個妻子中笑到最后的那一個。
不過,毛福梅也沒能等到苦盡甘來、揚眉吐氣的那一天。
蔣經國
1938年底,日軍飛機轟炸了溪口。毛福梅本已跑出村口,但她又轉身回去鎖門,被炸彈炸坍的圍墻壓倒,氣絕身亡,年僅56歲。
毛福梅出殯的那天,1500多人前來送葬。蔣經國悲痛萬分,當場寫下了「以血洗血」四個大字。
毛福梅嫁入蔣家37年,一直以封建禮教的「從一而終」為標準,過著守活寡的日子。她用隱忍換來了蔣中正的飛黃騰達,其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丈夫給她的甜蜜溫情只有留在記憶中的那兩個月,這不由得讓人唏噓不已。
「以血洗血」
而姚冶誠和陳潔如她們的婚姻又何嘗不是一出悲劇?
1949年,蔣氏家族在重修《溪口蔣氏宗譜》時,將毛福梅以「蔣母王氏義女」和「蔣中正義姊」的名義入譜。總算實現了她「生為蔣家人,ㄙˇ為蔣家鬼」的愿望。
至于蔣中正是否對毛福梅她們付出了真正的感情?也許只有她們自己心里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