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漢武帝劉徹:能比肩秦始皇的漢武大帝,一口氣看完劉徹的一生
2022/04/10

ADVERTISEMENT

(漢武帝 劉徹)

公元前141年,按中國獨有的干支紀年法,是庚子年。

這一年,西漢景帝劉啟龍馭上賓,撒手人寰。

西漢王朝幅員遼闊,沃土千里,奏折一封接一封,大事一件接一件,沒有皇帝,一天也玩不轉。

先皇去世之前,就欽定過儲君的人選,所以太子劉徹同志即位是板上釘釘,毫無懸念的。

值得一提的是,劉徹登基的時候,剛好十六歲。

十六歲,在古代來講,年齡不能算太小。

既然不小,那麼皇帝就完全有親政的能力。

但很遺憾的是,彼時的西漢朝廷外戚勢力做強做大,基本沒有皇帝說話的份兒。

所以劉徹剛剛登基的時候,無論大小事宜,必須「奏事東宮」。

東宮里有誰呢?

倆人。

太皇太后竇氏和皇太后王氏。

ADVERTISEMENT

(竇太后)

作為皇帝的奶奶和生母,竇氏和王氏可以說是把皇帝管得死死的。

文武大臣們在早朝時分,都匍匐在地,山呼萬歲,但其實這幫人拜的人不是自己,而是自己身后的兩位太后。

當然,漢武帝同志既然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優秀帝王之一,當然不可能在區區的外戚政治下就屈服了。

皇帝一直很想改革。

改革分兩種,一種文改,一種武改。

武改的意思是,一針見血,大刀闊斧,把國家的條條框框,政策制度來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很顯然,劉徹現在處處被后宮的兩位女強人牽制,根本沒有能力搞這種大動作。

所以他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文改。

文改就簡單多了,自己喜歡什麼哲學思想,覺得哪種哲學思想比較有意思,全國推廣就得了。

劉徹還真有比較中意的哲學流派,那就是儒學。

作為歷史悠久的先秦諸子百家思想之一,儒學講究仁義禮智信,外加恕忠孝,是一門非常經典的思想學派。

皇帝認為,儒學不僅能安邦,還能治國,最主要還能夠教化百姓,很適合在全國進行推廣學習。

但該說不說,太皇太后竇氏也有自己喜歡的哲學派系,名字叫做黃老學說。

ADVERTISEMENT

黃老學說講究率性自然,無為而治,整天研究如何超脫,如何清修,跟儒學不能說是背道而馳,但的確也屬于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流派。

這樣一來,矛盾就產生了。

皇帝想搞儒學,太皇太后想搞黃老學。

一來二去,胳膊擰不過大腿,皇帝想要文改的想法又再度落空了。

以上,就是漢武帝在位初期的一個基本生活面貌。

由于劉徹同志生來就是要做一個偉大帝王的人,所以從他登基開始,他就不消停,他就想整事兒,想證明自己,但由于他年紀實在不大,羽翼尚未豐滿,結果總是被兩位太后按在地上捶。

和那些講述劉徹同志一登基就馬不停蹄的改革,一展宏圖大志的電視劇不同,作者認為,劉徹同志當皇帝的前五年相當憋屈。

并且,在這種憋屈的境地下,劉徹沒有絲毫的還手之力。

皇太后王氏還好,畢竟是自己的母親,基本上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但太皇太后竇氏歷經三朝,樹大根深,漢武帝劉徹在他眼里,活脫兒就是個小屁孩。

如果竇太后不死,那麼劉徹將永無翻身之地。

當然,這是個偽命題。

因為竇氏在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因病去世了。

ADVERTISEMENT

再強大的人,也會被時間的流逝所瓦解。

也就是在這時,劉徹同志終于得以親政。

這位皇帝有太多的抱負等待實施,太多的理想等待實現,而現在,他終于有機會了。

來吧!漢武帝!書寫你的傳奇人生吧!

親政第一步,先收拾一直不老實的劉氏宗親和各地諸侯們。

高祖劉邦登基時,把老劉家這一大家子在全國各地分封了個遍,導致各地諸侯國林立,對中央政權造成了不少的威脅。

這些諸侯國有地盤,有兵力,時不時地就聯合起來搞造反,前朝的幾代皇帝都很是頭痛。

劉徹一親政,立刻搞了個推恩令,兵不血刃地就把事兒給瓦解了。

啥叫推恩令呢?

意思很簡單。

(圖說推恩令)

以前諸侯的王位是世襲的,老子當完兒子當,兒子當完孫子當,世世代代都是如此。

這樣一來,諸侯國的勢力只會越來越大,因為權力在傳承的過程中,并沒有被削弱,而沒有被削弱,就是一種變相的增強。

ADVERTISEMENT

劉徹搞了推恩令,而推恩令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王位雖然你還是能世襲,但是就像南孚沒了聚能環一樣,只能一代更比一代弱。

老子是市長,兒子接老子的班,就只能當個縣長,而孫子再接班,可能就只能是個鎮長或者科員了。

官職變小了,統治范圍當然也跟著一起變小。

一代一代這麼削弱下去,早晚有一天會把諸侯國削的灰飛煙滅。

這麼一整,這回諸侯國終于老實了。

收拾完諸侯們,劉徹又開始把自己年輕時的夢想拿出來曬。

以前自己搞儒學,有太皇太后竇氏攔著,現在竇氏領了便當,自己可以想怎麼搞就怎麼搞了。

但皇帝似乎是個不太理智的儒學粉絲,在推廣儒學的過程中,劉徹搞了兩手政策。

一手是全國大力推行儒學,全民學習,另一手是除了儒學之外的學派,全都不許學了。

這就是所謂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理由很簡單,普通人追星只能讓自己喜歡,而皇帝追星(也可以說是追孔子),由于他身份的特殊性,可以強制讓全天下的人跟著他一起喜歡。

當然,本質上,尚儒其實是件好事。

ADVERTISEMENT

(儒學)

以上,不過是皇帝的一些細枝末節,而他真正的傳奇,馬上就要開始。

武帝的人生傳奇總結起來倒也簡單,那就是:

打仗。

劉徹明白,國內的問題都是小問題,外戚專權也好,權臣作亂也好,甚至內宮里出了擅權的太監,這都不是什麼大問題。

因為如果朝廷上出了問題,只能說明皇帝不太行,皇帝鎮不住場子。

歷史很精彩,尤其是歷朝歷代的臣子們群魔亂舞時,更加精彩。

但從封建王朝的角度來說,主角并非這些臣子,皇帝才是這部電視劇的主角。

之所以外戚、權臣、權宦這幫人能喧賓奪主,搶走皇帝男一號的光芒,本質上,還是皇帝不夠強大。

亂世之際,哪怕山河淪喪,國破家亡,強悍如龍虎的君王也能力挽狂瀾。

而那些既無膽識,又無魄力的碌碌之君,就算給他一個太平盛世,他也鎮不住。

ADVERTISEMENT

只要皇帝強而有力,就沒人能在帝王的眼皮底下折騰起什麼風浪。

因為在皇帝的位置上,對付大臣的方式很簡單,你聽話,那咱們相安無事,你不聽話,那我就宰了你。

所以朝廷內政對皇帝來說,問題并不是很大,而且皇帝的手下,放眼看去,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忠良。

有幫皇帝搞文化事業的,例如主父偃、公孫弘、桑弘羊。

還有幫皇帝搞軍事發展的,例如衛青、霍去病、李廣。

當然,除了正兒八經給皇帝打工的,當然也有陪著皇帝聊天解悶的,例如,東方朔。

(東方朔)

劉徹同志在用人上貫徹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方針,執政晚年,連打仗俘虜的匈奴大臣金日磾,皇帝都任命為了漢朝的正式公務員。

偉大的帝王從來都不是個人英雄主義,因為龐大的帝國必然不是一個人能玩得轉的。

ADVERTISEMENT

皇帝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把機會給了這些大臣們。

而這些臣子們也相當感謝皇帝的知遇之恩,在各自的崗位上瘋狂奮斗,替皇帝屢創佳績,君臣攜手,把王朝推上了一個又一個的高峰。

國內發展一片繁榮,皇帝很快把目光投向了遙遠的塞外。

草原上的匈奴人一直是漢朝的隱患。

這幫游牧民族常年和漢朝打游擊,搞什麼敵進我退,敵退我追的這種襲擾戰術,搶完東西就跑,用沒了再來騷擾。

別說之前的文帝景帝拿匈奴人沒辦法,就連高祖劉邦,跟匈奴人作戰,也差點讓人家給活捉了。

劉徹認為,匈奴是必須要打的,不僅要一雪前恥,還要徹底把他們消滅掉。

于是,在漢武帝的領導下,一場一場舉世聞名的戰役發生了。

戰爭開始了,但大臣們驚奇地發現,皇帝的目標似乎不止匈奴一個。

ADVERTISEMENT

(匈奴人)

建元三年開始,遠征閩越。

元光六年,掃蕩匈奴。

元鼎五年,進攻南岳。

元鼎六年,進攻西南夷、西羌、東越。

元封三年,進攻車師、樓蘭。

太初元年,進攻大宛、輪臺、郁成。

以上,還只是這位皇帝在位期間發動的一小部分戰爭。

從公元前138年到公元前89年,在劉徹的領導下,西漢王朝對外發動的戰爭不下上千場。

能打,真是相當能打。

如果時空可以錯亂,真應該讓明朝的成祖朱棣跟劉徹交流交流工作經驗。

往好的方面說,開疆拓土,保家衛國,劉徹同志可以說是為中國歷史上所有的皇帝樹立了一個很好的典范。

但如此頻繁地發動戰爭,導致西漢的財政有點吃不消。

打仗不僅拼兵力,拼將帥,還拼經濟。

每次一次仗,招兵買馬,采買兵器,糧餉軍餉,都是要花錢的。

常年窮兵黷武,導致國力大幅度下降,百姓們怨聲載道,大臣們也頗有微詞。

面對這種情況,其實,很好解決。

我是皇帝,我是天下的主人。

我做什麼,完全遵從我的個人意志。

皇帝的命令也好,皇帝的行為也好,一旦實施,就不允許別人再非議。

ADVERTISEMENT

誰敢對著皇帝指指點點,好辦,拖出去砍了就得了。

這是殘暴之君的做法,劉徹的確很愛打仗,但他并不殘暴,所以他采取了一套截然不同的面對辦法。

他自己親自下了一道圣旨,專門用來檢討自己的過錯。

什麼意思?意思就是皇帝當著文武大臣,天下黎民百姓的面,親口承認,我做錯了,并且請求大家原諒我。

我們知道,賢明的帝王,能知錯,能改錯,但絕對不能認錯。

因為皇帝一旦認錯,就意味著他作為帝王的威儀不再,就意味著他作為皇帝的臉面掃地,就意味著皇帝親口承認自己的行為或者判斷出了問題。

而這種尊嚴和威儀的喪失,在某種程度上比把皇帝殺了還難受。

天下需要皇帝道歉,但皇帝的面子似乎比什麼都重要。

可劉徹卻老老實實地認錯,道歉,而且態度十分誠懇。

他是一個很有覺悟的帝王。

他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公開道歉的皇帝,他的圣旨也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道「罪己詔」。

ADVERTISEMENT

(漢武帝「罪己詔」的內容)

但皇帝似乎并不滿足于只開這一兩項第一,在這位皇帝身后,有很多后有來者,但前無古人的驚世壯舉:

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創立太學(今天的重點大學)的皇帝,對中國的教育事業,皇帝做出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開通西域的皇帝,安排大臣張騫徒步旅游,開通絲綢之路,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功不可沒。

他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制定并使用太初歷的人,而這種時間歷法,一直沿用至今。

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要把匈奴人打趴下并且派大軍深入匈奴腹地展開決戰的皇帝。

......

劉徹同志創造的第一就像他打過的仗一樣多,數不勝數,不勝枚舉。

公元前87年,后元二年。

這一年,我們歷史作者行業的祖師爺,太史公司馬遷寫完《史記》,罷筆去世了。

ADVERTISEMENT

(司馬遷)

這部浩浩蕩蕩的史學巨著記敘了從炎黃二帝一直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盛況空前,又見微知著。

巧的是,漢武帝劉徹同志,也是這一年去世的。

按規矩,文章最后,我應該對這位皇帝做個總結,說一說他的奇聞軼事,或者來一波歷史升華,或者通過漢武帝的故事來反映一些人生哲理,抑或用華麗的辭藻來夸贊一下這位皇帝。

但我今天想說的是,寥寥四千字,根本講述不完這位皇帝一生的傳奇。

別說我做不到,任何自媒體行業的同行都做不到。

而對于這樣一位皇帝,任何浮華的辭藻用來形容他,似乎都略顯蒼白。

所以,我決定用一句樸實無華,不帶有任何文學技巧的話來為這篇文章畫上一個句號,那就是:

漢武帝劉徹,是一個偉大的皇帝。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