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清明節祭祖日,這8種食物別忘吃,寓意一年幸福安康,好運連連!
2021/04/01

ADVERTISEMENT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古時又稱 踏青節、三元節、祭祖節。清明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少數民族和漢族都是在清明節掃墓。人們往往都會選擇這一天給家裡去世的先人 掃墓、祭拜,來表達對先人的思念情懷。所以清明掃墓、祭拜也就成了一種習俗。這不僅是為了祭祀先祖,更是為了後人祈福。

清明節除了踏青、掃墓之外,每年的清明節人們還會吃一些傳統的美食,希望一整年家人都平平安安、團團圓圓、健康快樂。 清明節祭祖日,無論窮富,8種傳統食物別忘了吃,寓意一年幸福安康好運連連。

ADVERTISEMENT

1、 青團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青團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團子。團子的餡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做好後,把它們放入蒸籠蒸熟,出鍋後再用刷子把熟菜油均勻地刷在團子的表面,這樣我們的青團就做好了。江南一帶有吃青團的風俗習慣,是浙江溫州的特產之一。

青團的特點油綠如玉、軟糯香甜、清香撲鼻,真是一款難得的天然綠色的健康小吃。

ADVERTISEMENT

2、雞蛋

民間習俗認為,清明節吃雞蛋起源於先秦時代有些地區有禁火習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雞蛋是度過這一時期的最好的食品儲備。所以古人認為在清明節的時候吃雞蛋,意味著接下來一整年都有好身體。清明節的雞蛋不僅可以吃,還可以用來畫或者是雕刻。只不過畫過的雞蛋還可以吃,雕刻過的雞蛋只能用來欣賞了。

3、大蔥和蛋餅

清明節青島很多人家都要吃大蔥和蛋餅,寓意聰明伶俐,古時青島地區有很多人家也會捏面花,俗稱「蒸小燕」清明節這天一定會吃白麵小雞和雞蛋,寓意小燕子來了,真正的春天也到來了。

ADVERTISEMENT

4、艾粄

有一句俗語叫做「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客家人在清明節必備的傳統食物,艾的主要原料就是艾草和糯米,它的做法也比較簡單,因為艾草做成的食物都會有一種獨特的口感,所以很多人喜歡吃艾粄。首先把採摘回來的鮮嫩艾草洗淨,放鍋中煮熟後撈出來把水分瀝幹一下,煮過艾草的水要保留好備用。然後把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細越爛越好。艾草泥剁好後,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和成麵團。然後把準備好的所有餡料包進麵團裡,再封口捏成圓形等各種形狀,放入鍋中隔水蒸15-20分鐘就可以出鍋了。

5、饊子

清明節的時候,南方和北方都有吃饊子的習俗,饊子是一種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

ADVERTISEMENT

我們在超市或者一些小攤的地方會經常看到有賣饊子。南方和北方的饊子也會有些不同,南方的饊子偏細一些,多以米麵為主料。北方的饊子比較粗糙一些,方饊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為主料。

6、薄餅

廈門民諺有雲「清明吃薄餅」,意思是清明節一家人在掃墓後要聚在一起包薄餅吃。如今,閩南多數地方還保留這樣的風俗習慣。老廈門人卷薄餅時,一般喜歡在薄餅皮裡放點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絲,或抹一點辣醬等,卷後趁熱吃更有滋味。所有包的各種蔬菜,都預示著農苗興旺、六畜茁壯,有的地區還認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餅,會使人們更勤(芹)勞,生命更長久(韭),家業更興旺。

ADVERTISEMENT

7、棗糕

棗糕又叫「子推餅」,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發麵,夾棗來蒸成美食。北方人還習慣把棗餅製成飛燕形,用柳條串起掛在門上,可以冷食,以紀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質。糕就是穀物類,穀物類加上棗,符合春季養生增甘的目的,可以增加脾的功能來限制一下肝氣過分地往外張揚。

8、清明飯

每逢清明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從野外採集各種供食用的青草藥,用來製作清明叛。常用的草藥有艾草、麻葉、雞矢藤、清明菜(白公翁)、薺菜、枸杞葉等。把需要用的草藥洗淨、去梗、煮熟,拌在預先浸透濾幹的糯米(加適量大米)中,用碓皿翻成飯團,添進紅糖搓勻,製成飯塊蒸熟。

清明節這天主要是祭祖掃墓的日子,各個地方的風俗也有所不同,但無論是祭祖掃墓還是吃這些傳統美食,都寓意著弘揚文化,子孫不忘祖先的思想,這樣的民風民俗是需要人們不斷去弘揚去傳承的。所以老傳統千萬不能丟一定要傳承下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