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非要摸著媽媽的耳朵才睡,孩子的這些小怪癖,其實在表達另類饑餓
2022/11/06

ADVERTISEMENT

很多孩子在睡覺的時候,喜歡摸著媽媽的肚子、手臂或者耳垂入睡。如果不給摸,孩子還會哭鬧發脾氣,但是給孩子摸,又感覺怪怪的。為此很多家長感到非常困擾。

孩子為什麼會有這些睡前的「小怪癖」呢?要不要糾正?有什麼好的辦法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一、為什麼孩子總要摸點啥才能入睡?

其實不管是摸著媽媽睡也好,還是依賴別的物件睡也罷,都不難發現,在孩子這些習慣形成的初期,可能遇到了一些「變化」:有可能是斷奶了,有可能是爸爸媽媽有了二胎,也有可能是家里換人帶了,等等。

這些行為看起來不同,但實際都指向一件事:孩子的生活有了變化。

變化會讓人焦慮,變化會讓人產生不安全感,于是孩子就會去尋找那個能讓他感到安全的東西,可能是媽媽的手臂,也有可能是抱著的毛絨玩具。

ADVERTISEMENT

心理學中有個詞,叫做「過渡性客體」,這是由兒童精神分析家溫尼科特提出來的。

這些客體,都是孩子最為熟悉的味道。可能有媽媽的體香,也有可能是他們自己身上的味道,這些會讓孩子感到溫暖,會覺得媽媽是一直都陪伴著他的。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依賴安撫物的孩子,其實是在尋找愛。

此外, 也有可能是平日里養成的習慣或者是寶媽的溺愛、縱容導致。

比如說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一邊喝奶一邊摸著媽媽的頭髮、手臂等,這些是邊吃奶邊做的動作,這些動作一旦養成習慣,也就很難改變,即使在不吃奶或已斷奶的情況下,孩子仍會重復這種習慣性動作。

還有種情況,就是當寶寶喜歡摸著啥入睡的時候,媽媽們沒有及時去引導,就會讓寶寶形成一種錯誤的認知,感覺摸著媽媽睡覺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ADVERTISEMENT

二、要不要糾正這些睡前的「小怪癖」?如何糾正?

一般來說,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這些小習慣也會消失。

但是有的時候,被孩子摸,媽媽們感覺到非常不舒服,那麼,家長就可以想辦法幫助孩子「戒掉」這些習慣,我們可以嘗試以下兩種方式:

第一,可以和孩子進行溝通。

媽媽們不要直接粗暴地拒絕孩子,可以試著和孩子進行溝通。比如說摸胸部,媽媽可以告訴孩子,胸部是媽媽的隱私部位,摸的話會讓媽媽感到不舒服,你可以摸著這個小布娃娃入睡。

溝通方式可以靈活變通,但不建議用嚴厲的言語或懲罰來應對,否則可能導致孩子出現對抗情緒,加劇緊張焦慮。

在溝通的過程中,媽媽們一定要保持耐心,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慢慢理解這些事情,同時還要給孩子更多的愛和安全感。

ADVERTISEMENT

而對于1歲以下的孩子,媽媽們可以簡單而溫和地叫停這種行為,比如輕輕移開他的小手。

第二,可以給孩子養成其他睡前的好習慣。

在睡覺前的固定時間里,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安靜地讀讀繪本、講講小故事、聽舒緩的音樂等等,嘗試著讓孩子放松,做好睡覺的準備。或者到了入睡時間,給孩子一個擁抱,并互道晚安。

規律且固定的睡前儀式有利于改善孩子的睡眠質量,除此之外,還可以加強親子關系,給予孩子安全感。

第三,家長要做到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面對孩子睡前這些特殊的行為習慣,家長們不要強行修正,要試著慢慢去引導,否則會適得其反,另外,家長還要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給他們更多的安全感。

當然,陪伴不是一邊玩手機,一邊帶孩子,也不是讓孩子看電視,自己卻在一旁追劇或者打游戲。

ADVERTISEMENT

家長們每天拿出一些時間,哪怕只有15分鐘,也可以去全身心地陪伴孩子,拋開工作、放下手機、穩定情緒,這段時間你們的眼里、心里只有孩子。

他喜歡畫畫,就陪他一起畫;他喜歡看書,就給他讀繪本;他想要吃好吃的,那就帶他買、給他做。

和孩子一起運動、一起游戲、一起愉快地玩耍,用力擁抱、親吻、愛撫他,堅定和清楚地對他表達愛,告訴他「爸爸媽媽最愛你」。

父母的愛可以滋養孩子的心靈,當父母不斷地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時,孩子是能感受到的,有一天他會明白父母的愛不等同于耳朵、肚子,以及一些物品等,他們的愛隨時都在身邊,是無形無質的。

當孩子有了這樣的理解后,他們就會慢慢放下對「過渡性客體」的執著。

說在最后

想要改掉寶寶的各種小怪癖,爸爸媽媽一定要多給他們一點時間與耐心,少一點責罵與要求。

因為在孩子的世界里,父母才是他最信任、能給他帶來最多安全感的人!

并且,我們要相信,只要用對了方法,且做法始終如一,大部分的孩子都會接受新的入睡方式,最終養成一個良好的入睡習慣!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