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麥當雄憑「夸張」二字,開創香港電影「梟雄時代」,使香港黑幫電影足足紅火了近40年
2022/11/25

ADVERTISEMENT

從七十年代起,香港黑幫電影足足紅火了近40年,又稱「英雄片」、「江湖片」。早期的黑幫電影,場景或角色設計都比較「接地氣」,以「毒梟」或「洪門」為主題。例如以馬惜珍、馬惜如兄弟為藍本的電影《白粉雙雄》,白彪主演的《四二六》等。

麥當雄開創「梟雄」電影

當看完以上兩部電影之后,會令觀眾覺得,那只不過是一部平淡無奇的「警匪片」,完全沒有「梟雄」的影子。

但直到麥當雄開始模仿《教父》的風格拍攝了《跛豪》之后,「梟雄」

ADVERTISEMENT

類電影也陸續出現。例如《五億探長雷洛傳》、《四大家族之龍虎兄弟》、《藍江傳之反飛組風云》、《一代梟雄三支旗》等根據真實人物改編的電影,基本講述了一個或幾個屌絲,由于自身的某種特質(高智商、懂社交、講義氣),得貴人相助,最終逆襲成為「梟雄」的故事。

為了讓觀眾看得過癮,增加戲劇沖突性,導演會用夸張的手法去改編電影的原型人物,以至于讓觀眾誤以為,當年的香港真是如此。

龍頭比不過探長一個手指頭

比如《跛豪》和近幾年王晶導演的《追龍》系列,影片里的「大毒梟」跛豪在總華探長呂樂面前老是一副很囂張的樣子,尤其是《追虎擒龍》,跛豪居然敢當著呂樂的面說「 警察了不起嗎?」還縱容手下狠揍一名打牌輸錢的便衣警察。

ADVERTISEMENT

根據老一輩香港人的描述,六七十年代的香港,不管你什麼社團的龍頭,也不敢得罪「環頭探長」,何況呂樂這種更高級的「九龍區總華探長」,如果不是為了利益,一個總華探長完全有能力掃平一個「字頭」,畢竟老鼠是怕貓的。

此外,那些所謂的「江湖大佬」也并非電影里那樣,大多數大佬如同「以理服人」的街坊老大爺一樣,他們平日也樂于助人,但不能壞了他的規矩。

黑社會真的「大曬」?

當年也不是「黑社會大曬」,例如14K「法官」,他是「易中」的同門兄弟,老大「歐文」去世后,與「騾仔添」結拜,這種出身也算一位大佬級人物,可當年因為跟別人借幾百塊,被人狠揍一頓之后,打算報復一下對方,誰知下令之后,任務被層層轉包,最終報錯了仇,蹲了十幾二十年的苦窯。

ADVERTISEMENT

雖然,那個年代警方有買「替死鬼」結案的案例,但并不是電影里那樣,在街頭隨便抓個人回來「屈打成招」,而是托人找一些「癮君子」來,前提必須是自愿的。

總之電影與現實還是有較大差距,即使有一些「江湖大佬」的紀實采訪,其中也不乏有較多的吹噓成分,又或者是被觀眾誤解或放大。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