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畢生唯一的敗筆,便是選了個薄情寡義的兒媳」。
1969年,與梁從誡失婚后,周如枚頂著「涼薄」的帽子,走完了余生最后的12年,遭受了來自外界的諸多罵名。
然而,在那個時間點選擇結束婚姻,過錯也許真的不在她一人。梁思成與北大校長周培源是大學校友,多年來交情甚篤,各自結婚之后,兩對夫妻也常常相聚在一起。他們不僅交流學術,也彼此探討生活,甚至早在兩位媽媽懷孕期間,便定下了兒女親家,祈望著兩家今后能親上加親。 1932年,兩位媽媽果然得償所愿,一兒一女先后誕生。
林徽因二胎生下了兒子梁從誡,周夫人王蒂瀓生下了大女兒周如枚,這讓兩家人歡欣不已。
后排左一周培源,前排左三梁從誡,左四梁思成,右一周如枚
由于當時梁思成和周培源都在北大任教,兩家人常有碰面的機會,周如枚與梁從誡自幼便一起玩耍,稱得上是地道的青梅竹馬。兩家人相交多年,彼此知根知底,又算得上門當戶對,再加上兩對父母早早便有意撮合,步入青年階段的梁從誡和周如枚,順理成章地走在了一起。對于準兒媳周如枚,婆婆林徽因曾這樣評價:
「她是個美貌與智慧并存的孩子,有著江南女子獨有的溫婉韻致,讓人無法忽視。」
由此可見,對于這位兒媳加入梁家,林徽因是打心眼里歡迎。
周培源一家
1954年,梁從誡完成了大學學業,順利拿到了北大歷史系的學位,次年便與周如枚結婚,實現了兩家人的夙愿。出身于高知家庭,梁從誡與周如枚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生活中從不缺少話題,婚后感情相當甜蜜。 不久之后,周如枚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兒子,取名為梁鑒,三口之家甚是和諧。如果日子就這樣過下去,梁從誡夫婦的相處模式,大概可以被奉為現代婚姻的典范。只可惜,天不遂人愿。
1969年,梁家父子意外被卷入漩渦,遭遇了各種莫名的謾罵和批斗,梁從誡也被下放至江西農村的五七干校,參與農業生產勞動。
北大學士,名門之后,梁從誡原本清晰光明的前途,在這一時期失去了方向。然而,也正是在此艱難時刻,最應該與梁從誡共同進退、幫助他堅定信念的妻子周如枚,卻突然向梁從誡提出了失婚。不僅如此,周如枚還將兒子梁鑒也帶走,并為他更名為周志兵,意在與梁家徹底劃清界限。這一舉動,為周如枚招來了無數罵名。
諸如「薄情寡義」、「冷血無情「的帽子,一頂又一頂向周如枚頭上扣來。 可自始至終,對妻子的一系列行為,梁從誡本人卻從未做出任何評價。
以至于讓許多外人猜測,周如枚與梁從誡的失婚,乃是兩人早已權衡過利弊之后才做出的決定。畢竟,如果兩人堅持不失婚,周如枚和梁鑒的名譽,也勢必受到波及。
周如枚的做法雖顯殘酷,卻未嘗不是彼時最好的處理方式。
與梁從誡失婚之后,周如枚也并沒有過上輕松的日子,家中只剩一個勞動力,養家的擔子只好由她一人扛起。為了補貼家用,周如枚重新干起了老本行,用業余時間做外語翻譯,將兒子撫養長大。1980年,身患重病的周如枚走到了生命盡頭,年僅49歲便撒手人寰,草草結束了備受爭議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