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越禁止越來勁!為什麼你的孩子總愛「對著干」?
2022/06/01

ADVERTISEMENT

歷數養育孩子過程中,最令家長感到頭疼的問題莫過于: 孩子不聽話!

家長不允許的事,孩子非要做;家長督促孩子趕緊辦,孩子偏偏又磨蹭。「 不許!」「不可以!」「快去!」「馬上!」家長的禁令一道道,可落在孩子身上就像打水漂。面對不聽話的孩子,哪怕叱咤職場風云的父母,也常常束手無策,敗下陣來:

孩子,你為什麼偏偏要對著干!

為什麼孩子總喜歡和家長對著干呢?

李玫瑾教授說:孩子出問題,得從家長身上找原因。

看懂親子矛盾背后的問題,也許你就能明白孩子的叛逆,那些對抗行為背后,不過藏著孩子的迷茫和無助。

關于手機:

孩子的洪水猛獸,家長的減壓神器

有個12歲的女孩,給媽媽寫了一封信,媽媽認真讀完,感覺淚水上涌,于是把信發在了朋友圈。

ADVERTISEMENT

原來,這是一場由于手機引發的親子矛盾。女兒勸媽媽不要貪玩手機,結果母女鬧了不愉快。女兒說的有理有據,特別是在信的末尾的呼吁,簡直就是對父母靈魂的拷問:

「你們應該自己先做到少玩手機,以身作則,這樣才能更好地監督我呀!如果國王自己不能做到法則,叫公民怎樣信任于他,遵守他的法則呢?」

在親子矛盾中,有一種雙標叫作: 手機是孩子的洪水猛獸,卻是家長的減壓神器。

有多少家長看到孩子拿起手機,不是眉頭一皺,就是大聲呵斥:作業寫完了嗎?又貪玩了不是!

家長不允許孩子辯解,一轉身,自己拿起手機卻又沉迷。喊不應,叫不停,美其名曰,那是忙于工作,忙于交往人際。

對此,孩子氣憤又無奈:爸爸媽媽總是玩手機,卻不許我們玩,但沒辦法,他們是大人啊!

ADVERTISEMENT

家長的「雙標教育」,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當孩子越來越不服氣,「對著干」的情況也便越演越烈。

關于犯錯:

孩子不可饒恕,家長情有可原

孩子毛手毛腳,孩子闖禍不斷……面對犯錯的孩子,很多家長常常氣得不打一處來。輕則言語警告,重則皮肉挨揍一頓,目的只有一個: 讓孩子張記性,不犯錯!

但是很遺憾,家長們會發現,其收效甚微,該犯的錯,孩子一個不落!

于是家長內傷:這孩子,擺明了就是對著干嘛?

有一次,兒子同學來家玩,我有意無意挑起話題,幾個男孩義憤填膺,吐槽起各自父母。

ADVERTISEMENT

我心生好奇,一追問,孩子就如竹筒倒豆子般各自「揭露」父母的惡行:

孩子不小心打碎了碗,父母立馬跳起來指責「怎麼那麼毛手毛腳啊」,但是自己做家務不慎碰到花瓶,卻自我安慰:碎碎平安;規定孩子從戶外回來必須換鞋才能入室,自己卻在上班趕不及又忘記帶東西的情況下,直接穿著外鞋跑進臥室……一樁樁,一件件,都是血淚的控訴。

孩子的心聲里藏著委屈,藏著怨氣,落實在行動力,也便多了「不愿意」。

「對著干」,是孩子們的情緒出口。

關于買玩具:

孩子浪費可恥,家長理所應當

前些天,在商場逛街,看到一個賴在玩具店鋪不肯走又號啕大哭的孩子。

孩子急得跺腳發脾氣,看著媽媽絲毫不肯松口的樣子,于是哭了起來。

在大人的心目中,孩子總是那麼貪婪,家里的玩具一堆堆,可孩子總嫌不夠,出門一次,看到一個,還是想要。

ADVERTISEMENT

為了杜絕孩子買玩具,父母和孩子斗智斗勇:出門前提前約法三章「出門不可以買玩具」;帶孩子逛街,遠遠繞過玩具商鋪;實再躲不開的,那就堅決不同意。

孩子哭鬧,父母呵斥,乍一看是孩子不講理,如果仔細分析,父母也毫不在理。

指責孩子多買一個玩具是浪費可恥,可生活中有多少父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消費沖動?媽媽衣柜里的衣服永遠少一件,爸爸的煙酒每日不能斷,唯獨孩子不可以!

父母若無法換位思考理解孩子,哪怕面對孩子提出的合理需求,都會促成「對著干」的表現。

關于講道理:

孩子是頂嘴,父母是教誨

當孩子漸漸長大,父母們不可避免地發現:越來越無法教育自己的孩子。每每自己話音剛落,孩子就會有各種理由進行反駁。曾經,那個言聽計從的乖乖娃,去哪了?

ADVERTISEMENT

失落感和憤懣感不由讓父母們怒火躥起:閉嘴!做你該做的事情去,不許頂嘴!

與此同時,孩子卻不得不認真、耐心,一遍遍重復聽父母的教誨。在聽教誨的過程中,但凡表現出一點點不耐煩,父母就會勃然大怒。

這世上,有多少「聽不見」的家長,就有多少「對著干」的孩子。

父母不理解孩子,孩子不懂父母,相互無法理解的主體,也便常常進入對立面。

【尾聲】

別讓雙標,傷了孩子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 手表定律,即: 一個人帶多個手表,每個手表時間不一,結果佩戴者自己都不清楚準確的時間了。

給自己一個時間,給孩子一個時間,父母常常用雙標要求孩子,孩子的委屈不被父母理解,久而久之,也便漸漸不信任父母,繼而產生逆反心理,甚至以激烈而極端的行為來對抗父母。

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

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領路人,是孩子每個人生岔路中的明燈。只有一路享受父母平等和尊重的愛的教育,孩子才能夠用尊重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包括父母。

ADVERTISEMENT